近年来,凤县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路径,大力实施“135”旅游扶贫工程,由“点”到“面”统筹推进,从“内”到“外”同时发力,努力让农业产业强起来、农村经济活起来、农民群众富起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聚焦文化旅游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主线,按照“全域旅游、全景凤县、全民创业、全面脱贫”的思路,将旅游开发的重点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整合运用旅游、扶贫等各方面扶持政策,从资源配置、平台搭建、产业带动、产品转化等方面入手,引导贫困村和贫困户就地就近参与旅游三产及相关行业发展,积极探索文化旅游扶贫的有效途径。
强推三变改革,拓展工作理念,盘活农村各种资源要素,融入全县旅游发展大局,着力把农村变成景区、把贫困户变成三产行业经营者、把农特产品变成旅游商品,让贫困村的耕地、房屋、田园风光成为可经营的资产,让贫困户从事三产旅游行业实现稳定增收。
整合农业开发、城乡建设、生态治理等项目,把公路沿线、景区周边发展条件较好的7个贫困村作为重点,按照国家3A级景区标准,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和乡村景观再造工程,统筹推进“山水田林湖”乡村景观系统和标识系统、停车场、厕所、道路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实现了从贫困村到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华丽转身。
采取政策扶持、技术培训、联户带动等措施,支持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户利用自家房屋、果园等资产,集中连片开办特色民宿、休闲农家、观光采摘园,使贫困户通过发展三产经营项目实现稳定脱贫。
积极推进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大力开发以农特产品为主的旅游商品。通过专业合作社承载、龙头企业带动、电商平台助力等措施,将贫困户生产的苹果、花椒、土蜂蜜等特色农产品包装为旅游商品,实现了产品增值、收入增加。
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因地制宜、精准定位,大力推进产业带辐射型、龙头企业拉动型、景区建设带动型、合作社互助型和特色资源转化型五种旅游扶贫模式。
01
产业带辐射型
依托近年来高标准打造的秦岭花谷产业致富黄金带,加快布局乡村旅游产业,集中连片开发休闲农家、休闲农庄、农事体验、观光采摘、垂钓露营等休闲旅游业态,为贫困户发展产业创造了良好环境。目前,在秦岭花谷产业致富黄金带沿线4个镇共有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实体239家,其中休闲农家137家,特色民宿102家,农民通过从事经营服务和种养殖、运输等多种途径受益,收入普遍明显增加。
02
龙头企业拉动型
鼓励汇丰山庄、波尔多庄园以及重点宾馆饭店等旅游三产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扶贫,通过政府牵线搭桥,企业与周边贫困村、贫困户签订中长期的农产品购销合同和劳务用工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互惠合作机制,实现了企业经营和群众脱贫的双赢。
03
景区建设带动型
在旅游景区建设和管理中,坚持贫困人口优先就近务工、优先景区就业。目前全县7大景区中,当地从业人员125人,占总就业人数的75%,贫困人口53人以上,占总数的32%,从业人员平均月工资2000元左右,帮助46户贫困家庭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04
合作社(协会)互助型
在东河桥、永生、陈家湾、马场等乡村旅游重点村指导成立村级农家乐协会,提供旅游服务,兴办旅游经济实体。由协会牵头,组织本村经营户与贫困户开展“一对一”、“多对一”帮扶,通过资产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05
特色资源转化型
大力开发乡土特色旅游产品,引导农村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支持现代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凤县鼎宇农林产品有限公司、凤县茂龙果业公司等企业开发出了压缩木耳、SOD苹果等特色旅游商品,实现了农产品就地增值。对贫困户中具备一定文化基础的中青年免费进行山核桃工艺品加工、马勺脸谱绘画、根雕根艺制作等技能培训。利用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策划推出了波尔多庄园品酒、永生村开心农场开垦、河口生态黑猪认领等特色乡村旅游体验项目,既满足了旅游市场需求,也促进了农民增收。
旅游扶贫是凤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支撑。今后,凤县将乘借十九大的强劲东风,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让贫困群众更多地享受旅游产业发展打来的“红利”,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三秦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