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省旅游协会官方网站!
今天是
陕西省旅游协会[官网] 陕西省旅游协会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陕西省旅游协会公众号
新闻资讯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资讯 >
把旅游做成岚皋脱贫攻坚的“一号产业”——岚皋县推行“五抓五促”旅游扶贫模式助农增收
2019-06-26 未知 返回列表

岚皋地处巴山腹地,拥有南宫山、千层河、神河源、岚河漂流、蜡烛山五大景区230余个景点,旅游产业是当之无愧的“一号产业”。 然而,由于受“门票经济”约束,“一号产业”并未成为全县低收入人群特别是贫困人口的稳定增收来源。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岚皋县委、县政府巧借优势资源,在国家“五个一批”、省上“七个一批”的基础上,增加“旅游脱贫一批”工作措施,积极推行“五抓五促”旅游扶贫模式,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以旅游产业大发展引领脱贫攻坚大推进,走出了一条旅游带动贫困村发展、贫困户增收的互融共进路子。

抓景区开发,促就业脱贫

利用旅游景区开发,整合全县项目资源,着力改善贫困区域发展环境,带动县城及景区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启动了南宫山5A级景区创建,提升南宫山、神河源、千层河等景区周边道路等级,建成了南宫山景区南线旅游综合服务区、真身殿、大雄宝殿、飞拉达国际攀岩项目、金顶主景区环莲花盆悬空玻璃栈道、北线步道、四季狩猎场一期工程和千层河景区两个停车场以及神河源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完成了县城龙爪子温泉小镇可研报告、概念策划,扩建、完善了沿岚河环线休闲步道,打造了县城二桥头至罗金坪绿化景观带,建成了西部水宇水上乐园、莲花山珍稀植物园、碗场坝大型音乐喷泉、河街“美食一条街”和莲花廊桥休闲带。同时,紧扣全域旅游创建,在景区边建社区,统筹推进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旅游公厕63座,先后打造60余个新村,建成89个安置点,8000余户贫困户搬入新居。以景区建设和景区三产服务业促进周边贫困户就近就地务工,稳定就业,加快脱贫致富。例如,家住南宫山脚下的庞仁贵,之前以到处打零工为生。南宫山南线建成后,他在山上抬起了滑竿,妻子在山中景区里卖一些自制的土特产品,夫妻一月收入三四千元,一举摆脱贫困。

抓乡村旅游,促产业脱贫

以特色美食、农事体验、娱乐观光、休闲度假、民俗文化为主题,围绕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带动全域性旅游。在进一步提升南宫山镇宏大村、四季镇天坪村两个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基础上,全面加快花里、龙安、苍水、木竹、兴坪等旅游村建设,完成了宏大、天坪旅游新村的提升规划和花里村等10个重点旅游村的建设性详规。打造了巴山样子·杨家院子、四季花谷、巴人部落、溢河钓鱼台垂钓中心、横溪古镇、兴坪民俗村、古盐道会馆、花里古梯田、龙安茶观光体验园、宏大猕猴桃观光园,“渔家宴”、烤全羊、吊罐肉、摔碗酒、露天K歌、篝火晚会渐成特色;还有大量的樱桃、李子、黄桃、枇杷、葵花、大棚蔬菜等果蔬红火了“观光采摘游”。一大批乡村旅游精品点和体验项目,带动贫困人口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四季镇杨家院子女能人王三翠,十几年前贷款开办了全县第一家农家乐。因烧得一手好菜,生意十分红火。如今,王三翠的农家乐已成为集食宿于一体的农家宾馆,除正常聘请贫困户帮工外,还同周边12户从事蔬菜种植、家禽养殖、特产加工的贫困户签立了原材料供应长期合作协议,实现了产业链条化和全域化。据初步统计,目前,仅王三翠一家一年累计就可向贫困户提供就业近3000天次,解决近30户贫困户脱贫问题。

抓商品研销,促经营脱贫

2016年以来,围绕游客“买什么”,岚皋县以市场为导向,瞄准现实需求,着眼潜在需求,统筹规划,做活旅游产品开发,在12个镇推行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收购农户自产的特色农产品,统一包装后在景区周边和网上销售。并扶持一批旅游商品加工作坊、一批旅游商品加工企业、一批旅游商品经营户,研发富硒饮品、魔芋食品、苦荞商品和藤编刺绣、根雕石砚等系列以“土”和“手工生产”见长、绿色无公害的旅游商品50余种,有效拓宽了贫困户增收渠道。徐永斌是岚皋县金珠富硒食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主要从事畜禽养殖、肉制品、山野菜、茶叶等农副旅游产品加工销售,旗下有富硒品牌各类旅游商品30余种,与周边几个贫困村200余贫困户建立了长期稳固的供求关系,仅养猪一项就可带动附近百余户贫困户联动发展。家住横溪古镇的唐明喜以前在外务工,收入不稳定。去年,他借助当地发展乡村游,自办了古镇特产店,销售野生蜂蜜、木耳、香菇、苦荞茶等10余种土特产。同时还开起农家乐和农家宾馆,向游客提供吃、住、购“一站式”服务。唐明喜说到,“一年能赚7万多元,养家糊口完全没有问题,比在外面打工好的多。”

抓服务优化,促增收脱贫

以“不让一位游客在岚皋受委屈”为最高服务准则,建设完善了县城及各景区旅游标识体系和手机通讯机站,成立了南宫山旅游车队,组建了千层河旅游电瓶车队,因地制宜将旅游交通专线、城市公交、汽车租赁网点延伸到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既实现了交通和通讯畅通,又开辟了增收路径;在主要景区及车站、码头等游客集散地公布服务监督和求助电话,设有专门的警务室、医务室和业务娴熟的安保、医务人员。全县培育景区讲解员近百名,聘请城乡环卫保洁员和义务监督员120余名,扩大了增收范畴;以景区景点、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商品加工经营、农家乐等涉旅行业从人员为对象,采取理论与实践、竞赛和技能比武、现场教学和问题解答等灵活方式,近两年先后开展以政策法规、服务礼仪、安全防范、投诉应对、导游技能、餐饮管理、客房管理、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民歌演唱等为主题的行业服务技能教育培训6期12场3000余人次,既促使涉旅经营人员和涉旅企业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又使参学贫困学员掌握了致富技能,实现了优化服务、促进增收的双赢。

抓文旅融合,促精神脱贫

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总揽,实施了以建设一条巴文化雕塑长廊和一座巴文化主题广场、打造一条巴文化民俗特色街区、出版一本巴文化书籍《巴文化与岚皋》、编排一台巴文化剧目《巴人追梦》为主要内容的巴文化“五个一”工程,成立了“南宫山”大讲堂和196个“道德讲堂”,出台了文化发展奖励扶持办法,近两年开展各类学习活动达5600余次,涌现出一大批弘扬正气、凝聚正能量的优秀摄影、文学、书画、楹联、歌舞作品,使核心价值观的“24字”与忠勇刚烈的巴文化精神深度融合,并根植于广大干部群众的心中;以加强“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为抓手,着力开展“赌、奢、懒、乱”专项整治和“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孤寡老人”“学雷锋”“文明餐桌”和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村、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等活动,积极探索实行文明诚信黑白榜,大力推动殡葬改革,各村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和禁毒禁赌会等“一约四会”,明确了红白喜事的办理标准。如佐龙镇长春村《村规民约》明确规定:“红白喜事办理宴席每桌不得超过14个菜,随礼不得超过100元,不得收贫困户的礼金。”实实在在减轻了贫困户的人情负担;以开展“精准脱贫、文化同行”活动为依托,组织全县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巡回到全县各镇、村演出,一台巴文化节目《巴人追梦》和小品《脱贫攻坚把亲认》、快板《打赢脱贫攻坚战》、诗朗诵《向贫困宣战》以及《学习贯彻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信仰的力量——向抗战老兵解放军战士田昌友学习》《岚河畔的“新民风”》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既讲政策,又说故事,深受群众欢迎。不仅让贫困群众坚定了自我脱贫的信心和决心,还养成了革除陋习、树立新风、勤劳致富、科技致富的良好习惯,实现了文旅融合的最大效应。

实现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实施旅游开发的目的是富民,落脚点也是富民。因此,岚皋县始终把旅游作为促农增收的第一产业来抓。2016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次387.4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31亿元,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0.66%。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9.23%、27.34%。在旅游业的强势推动下,共发展农家乐、农家宾馆、农家购物超市600余户,开办旅游商品超市30余个、旅游商品销售店107家,吸纳各类就业人员13000余人。特别是以景区景点、乡村旅游、旅游商品研销、旅游服务技能培训为平台,2016年直接带动580户2095人实现脱贫越线,今年上半年又带动贫困户989户3194人。其中,在各景区直接上岗务工的贫困人口83人,依托景区景点从事劳务或经营的有481余人;在农家乐、农家宾馆务工的775人,从事特色种养殖及产品粗加工的1800人,在近百家旅游商品加工作坊及规模企业就业的240人,上半年举办的两期5场次旅游服务技能培训班累计向社会输送涉旅从业人员达400人以上,其中自主创业和直接就业的贫困户约200人左右。

激发了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引领行动。岚皋县通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新民风建设、“精准脱贫 文化同行”活动和旅游服务技培训,使吃苦耐劳、团结互助、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奋进感恩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入人心并转化实际行动,贫困群众一改过去等要靠的思想,积极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变“被动参与”为“主动介入”,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同时,大量游客的涌入又给岚皋农户带来了新信息、新思路和新观点。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困人口通过与游客互动交流,拓展了思维意识,厘清了发展思路,自我创业能力及造血功能正在不断增强。

提升了县域对外形象

近年来,岚皋县围绕“旅游富民、生态强县”发展目标,凝心聚力促发展,脚踏实地搞建设,县域整体形象和综合实力逐年攀升,“巴山画廊 硒有岚皋”已成一张响亮的名片。成功打造了国家4A级景区1个(南宫山)、国家3A级景区2个(千层河、岚河漂流)。南宫山景区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命名,正在创建国家5A级景区;千层河景区获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水利风景区命名;岚皋县被中、省确定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陕西省旅游强县、全省首批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县。同时,随着旅游产业的强势推进,《几度菊花香》《佛影迷踪》《漆树演绎出的“奇工艺事”》《越野夺标 冲刺岚皋》8集真人秀系列电视片、喜剧功夫电影《楞娃》、央视7套《乡村大世界》等一大批影视节目来岚拍摄,为县域形象提升作了很好的宣传和推介。

实现了产业多元发展

岚皋县基本形成由农业为第一产业向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理念,旅游扶贫呈现出由旅游景区、旅游环线向边远乡村发展的新气象,由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采摘体验型发展的新变化,各种“旅游+”模式纷至沓来。培育了岚皋旅游文化节、“巴人美食·岚皋味道”长街宴、自行车挑战赛和巴山民歌赛等文化新品牌,引进了旅游百事通门市部,打造出南宫稻田、龙安茶园、众达生态、绿水养殖等一批观光示范园区,“花谷四季”“魅力城关”“秀美佐龙”“巴山样子·杨家院子”“巴人部落”等特色乡村游产品正按规划建设和完善,“锦绣花里”、“画中横溪”、“休闲四季”、“渔家溢河”等乡村旅游品牌势头正旺。

深化改革是动力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催生旅游脱贫的内生动力。要用好用活上级有关政策,同时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农村经营体制等改革,统筹山、水、田、园、林、路、房等各类资源,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同时,积极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建立合作社与农民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实现农村资源“活”起来、农村要素“动”起来、贫困群众“富”起来。

业态融合是保证

做强旅游业配套和融合,释放发展潜力,是旅游脱贫的重要保证。要以旅游点为中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十二要素,增加有效供给,精心布局配套服务设施,加快完善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等配套基础设施,并与大健康、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相结合,创新发展各种“旅游+”,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延长产业链、价值链,着力夯实贫困镇村经济发展基础。

全域打造是抓手

坚持全域打造、全民参与,形成旅游业的大格局,是旅游脱贫的有效抓手。要按照“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坚持把全县整个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全力构建形成城乡互融、类型丰富的旅游格局,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让旅游业成为百姓致富新路子。

加大投入是关键

加大投入,增添源头活水,是搞好旅游扶贫工作的关键所在。要从人力、物力等方面进行重点倾斜。要采取特殊人才招聘、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旅游扶贫工作选配一批能干事、想干事的精兵强将。要下功夫跑钱,下功夫引钱,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严格资金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益。要积极整合财政绩效、土地、环境等优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资,培育建设市场主体,着力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要素,以市场主体建设吸引游客来岚,带动游客消费,激活旅游扶贫一池春水。(三秦都市报)


二维码
电话:029-89640708 导游分会电话:029-85233523 传真:+86-029-89640708 邮箱:3532360073@qq.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长安北路18号陕西体育宾馆
备案号:陕ICP备1601285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863号
Copyright © 2002-2019 陕西省旅游协会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