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扶风县被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试点县,这是推动扶风旅游产业提速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自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创建攻坚战就此拉开帷幕。两年以来,扶风通过坚实的努力给游客、给当地百姓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率先成立宝鸡市首家县级旅游发展委员会
扶风县委、县政府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高度重视,率先成立了宝鸡市第一家县级旅游发展委员会,这标志着宝鸡市县区旅游从单一部门推动向部门综合联动转变,将把扶风旅游由过去一个部门的“单打独斗”转变为多部门综合联动,为全县旅游产业升级、旅游品牌升级、旅游基础设施升级、旅游发展环境升级打下坚实基础。扶风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纳入各部门目标责任考核,形成了全县围绕创建开展工作的新局面。
在两年的创建时间内,扶风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工作细化到具体,在旅游发展机制方面,扶风县委全委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均对文化旅游产业做了强调论述,《扶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文化旅游产业列为“十三五”期间重点产业首位。
同时,县委、县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编制了《扶风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围绕旅游接待和服务设施提升,托法汤旅游专线、关中旅游环线,使县城至各景区公路全部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水平;围绕国家5A级景区复审,积极指导法门寺文化景区提升旅游服务、抓好市场监管、开展环境整治。全面提升扶风旅游产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扶风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据统计,2016年,扶风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6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7.2亿元,同比均增长17.5%。
“扶风不仅有法门寺”
宝鸡市委常委、扶风县委书记周宇松说,未来五年要举县一致建设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产业融合发展的富裕县、环境持续优美的生态县、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县。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着力构建“一个目标、两大品牌、三大板块、九大区域”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把扶风建成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到“十三五”末,全县接待游客总量突破1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0亿元。
据介绍,一个目标即把扶风县建成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两大品牌即突出法门寺和周原两大世界级文化品牌;三大板块即打造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民俗旅游三大板块;九大区域即佛文化旅游区、周原文化展示体验园区、大地生态观光区、观山文化旅游区、旅游商贸服务区、民俗文化体验区、扶风古城文化旅游区、丝路风情旅游区、渭河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区。
周宇松说,未来,扶风将在打响品牌、完善要素上实现旅游兴扶新突破。要针对扶风旅游业“名而不强”,对县域经济发展贡献率偏低的现状,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抓手,大力提升旅游环境,丰富旅游产品,打响旅游品牌,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大幅度提高游客满意度和旅游综合效益,真正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扶风的支柱产业。
他强调,扶风的旅游要突出“王牌”景区引领,做靓“本土”特色旅游,完善旅游要素配套。要叫响“法门寺在扶风、扶风不仅仅有法门寺”、“来得越早越好的地方”宣传品牌,支持《法门寺》影片搬上银幕。在景区“内”“外”结合上做文章,以旅游文化产业园为龙头,力争大美佛汤城、佛文化用品和旅游纪念品基地、美阳古镇等一批项目落地,推动景区、镇区、县城新区一体化发展。
实现新突破
扶风县县长齐军建介绍,扶风县围绕“一个目标、两大品牌、三大板块”的发展思路,正着力构建“千万游客、百亿产值、万人就业”的发展新格局。紧盯一个目标,推进全域旅游。围绕建成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对旅游资源、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进行全面优化提升,实现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突出两大品牌,培育旅游亮点。依托法门寺佛文化品牌,对县城和法门镇区进行整体规划,建设“一心四圈”的世界佛都,不断提升佛文化旅游吸引力;依托周原周文化品牌,建设周文化遗址公园等项目,着力打造周原遗址“国家记忆工程”,拓展周文化旅游发展空间。
打造三大板块,推动产业聚集。历史文化旅游板块,完成七星河廊桥、城隍庙广场建设,启动规划飞凤山遗址公园,打造扶风古城。深度挖掘班固治史、马融传薪、苏蕙织锦、召公甘棠、杏林悬壶等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内涵,建设绛帐等旅游名镇。自然生态旅游板块,提升野河山生态景区配套设施,推进七星河国家湿地建设,加大渭河“十里花海”旅游开发力度,凸显生态旅游新优势。乡村民俗旅游板块,建设小韦河农业观光体验带和七星河沿岸欧盟标准观光农业示范基地,开发观光采摘、农耕文化体验等项目,促进农家乐健康发展。拉长旅游链条,带动三产服务业升级。依托旅游产业发展,推进“互联网+”行动,大力发展餐饮住宿、电子商务、商贸物流、养老养生等服务到202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亿元。
着力抓好全域旅游六大项目。一是完成世界佛都规划编制并启动建设。二是推进大美佛汤城项目,力争10个星级酒店和108个汤池全面开工。三是抓好七星河国家湿地丝路风情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确保七星小镇、酒吧街等建成运营,丝路风情街开工实施。四是完成峰景悦庄一二期项目建设,启动三期项目。五是力促美阳小镇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六是完成周原大道、县城至白家窑水库坝面等旅游道路建设。
实施旅游品质提升八大工程。一是实施景区晋级创建工程,力争七星河国家湿地创建成为3A级景区,野河山生态景区创建成为4A级景区。二是实施旅游宣传促销工程,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开展宣传推介,扩大扶风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实施乡村旅游示范工程,每个镇街至少打造1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县培育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10个。四是实施旅游配套工程,完善旅游标识标牌,新改建旅游公厕16个,实现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无线网络全覆盖。五是实施旅游体验工程,策划开展祈福法门、观山探幽等旅游体验活动。六是实施旅游服务提升工程,加强旅游数据监测,支持设立地接旅行社,强化旅游市场监管,维护游客合法权益。七是实施“旅游+”融合发展工程,推动旅游与工业、农业的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延长产业链条。八是实施旅游安全保障工程,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加强景区景点及周边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游客人身财产安全。此外,还将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美食餐饮、民俗文化、娱乐休闲街区,开发一日或两日旅游精品线路,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格局,以特色美食、特色产品吸引人,以特色文化、特色景点留住人。
扶风旅游精品景点指南
1.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新区北4公里的法门镇,法门寺因其历史悠久被誉为“关中塔庙始祖”,又因塔下置藏释迦牟尼佛指舍利而成为举世敬仰的佛教圣地。景区主体建筑合十舍利塔高148米,气势恢弘、庄严肃穆,宽108米、长1230米的佛光大道,十万人广场使景区更显规模宏大。
2.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位于扶风县法门镇召陈村,是在周原博物馆基础上于2016年11月建成,占地37亩,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是国内首座集科研、教学、公众文化普及等功能于一体的周文化研究基地。为开展周原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和推动周文化学术研究提供重要平台与保障,同时,也将通过基地本身的展示宣传功能,不断深入揭示西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在传承与弘扬周文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关中风情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扶风县城新区东大街,东临法汤高速公路,北距法门寺3公里,占地200亩。
4.野河山生态旅游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扶风县北部,法门寺向北8公里,由神龙寺景区、中观山景区、贵妃故里三大景区组成。
5.城隍庙(扶风县博物馆):位于县城东大街东头北侧,是关中西部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距今约700年历史,有明、清古建筑18座,占地面积6668平方米,古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
6.西府古镇:位于扶风县城新区北一路,关中风情园西侧,是一个以旅游为主导的汉唐市井文化体验式旅游景区。
7.七星河国家湿地:国家级湿地公园,位于县城新老区连接处,由七星河、美阳河、小韦河三条水系组成,规划区全长39公里,面积1135公顷,是扶风生态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8.美阳民俗村:位于佛教圣地法门寺,目前共有农家乐接待户102户,年约接待53.96万人次,曾先后荣获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市级最美乡村、市级生态示范村、旅游三产业先进村称号。
9.渭河十里花海:渭河十里花海全长27.3千米,其中北岸12.6千米,南岸14.7千米,流域面积146.6平方千米。渭水明珠和半圆形拱门耸立在扶杨交界处,标志着“百里画廊”的起始。
扶风四大主题精品旅游线路
一是历史文化游。以扶风历史文化为主题,形成法门寺—法门寺博物馆—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城隍庙(扶风县博物馆)—温家大院旅游线路。
二是生态休闲游。以扶风自然山水资源为主题,形成法门寺—野河山—七星河国家湿地—渭河十里花海—光泰农牧—扶杨生态园—神亿通生态园旅游线路。
三是寻根问祖游。以扶风历史名人文化为主题,形成马援墓—班固墓—豆滔墓—师旷墓—杨珣墓—杨珣碑旅游线路。
四是乡村民俗游。以扶风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主题,形成宝塔村—美阳村—关中风情园—西府古镇—七星小镇—浪店村旅游。组织游客住民居、品小吃,体验扶风民俗特色。(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