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草长莺飞,树木葱茏。走进宜君县塔庄村,放眼望去,宽敞的街道、整齐的围墙、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让人顿感精神奕奕、清新怡人。环境改善了,村庄美丽了,宜君县百姓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奔小康的信心越来越足。
由“净”到“美”的升华
宜君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一直把环境治理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各乡镇、村组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6年,宜君坚持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以农村改厕、美化绿化、治理面源污染为主要内容,以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和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投资675.23万元,在哭泉镇哭泉村建设污水处理站1座;在哭泉镇哭泉村、彭镇彭村各建垃圾压缩中转站1座;在尧生镇车村、棋盘镇黄埔寨村、马庄村开展了污水处理试点工作。为10个行政村统一配备了环卫设施。组织各乡镇开展了环境卫生大清扫、大整治行动,先后建成垃圾屋12个,垃圾填埋场3个,开展集中整治38次,清理农村垃圾600余吨。同时,结合路域环境整治,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工作,完成路域节点建设及提升22处,统一制作安装村牌36个,绘制文化墙2.13万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7万余株,绿化村庄道路20公里,新建花园260个。
棋盘镇每月设立了“环境日”,组织机关干部、辖区单位干部进行环境卫生义务打扫除,该镇镇长贠学斌说:“要求村民做到的,干部必须首先做到!”
“起初以为整治只是搞形式,很多村民不以为然,后来看见村干部干劲十足,一车车的清运垃圾,我们哪好意思不动手?”棋盘镇水沟门村村民张红刚的话,道出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村民由“袖手看”到“动手干”的喜人转变。
润物细无声。在参与过程中,村民渐渐认识到环境整治是在打扫共同的“家园”,卫生意识、习惯发生了改变,并主动成为“家园”守护者。水沟们村村主任贺中平说:“通过整治,村里干净了,但墙角、草丛、河沟这些卫生死角,我还得盯紧点。”
按照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思路,宜君县着力抓好31个市、县级美丽乡村创建村的建设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上进行重点倾斜,确保抓出成效,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全县农村环境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截至目前,全县各地共投入农村环境整治资金1.6亿元,用于清理垃圾、沟渠、河道和路障等,建垃圾处理场、无公害卫生厕所;修农村公路边沟、围墙、文化广场;进行危房改造、安装路灯、绿化植树、栽花种草。
如今在宜君,各村组百姓都能感受到身边的环境在变美变靓,变得令人刮目相看。
由“点”到“面”的带动
宜君县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典型引路,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全面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从农村环境实际情况出发,各乡镇政府负责,按照特色村庄、一般村庄分类推进的要求,结合全域旅游战略、镇村综合改革和移民搬迁政策,积极推进村庄布局、村庄建设、村庄整治和产业发展4个村庄规划编制。目前,投资200余万元,完成了哭泉片区和17个市级美丽乡村的规划编制工作。
通过积极招商和向上争取资金,不断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哭泉片区完成投资6716万元,硬化村级道路8.8公里、巷道7850米,修建排水渠4560米、护坡506平方米,新建蓄水池5个、供水管道4230米、文化广场234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36盏,改造提升村两委会活动室12个,建成幸福院、卫生室5个。在福地、棋盘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在山区发展中药材和畜牧养殖,在榆舍、雷声、兴市等村推广地膜马铃薯、红薯340亩,在南古、马庄、杨塬等村种植中药材480亩,在焦寨、牛家庄等村发展水产养殖45亩,恢复种植水稻、谷子、糜子、高粱等特色作物560亩。
在美丽庭院创建前,宜君县焦寨村村容村貌亟待改观。而如今的焦寨村,家家室内整洁干净、院落井井有条、门前绿树成荫、道路平坦无尘,就连偏僻一隅,也干净得无可挑剔。村民马小艳看着自家干净清爽的屋内一应俱全的家电,高兴地说:“这两年,政府给我们修建了新村、硬化了院落,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让农村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现在让我们去城里住我还不去呢……”
宜君县将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民宿经济作为丰富“全域旅游”内涵的有效抓手,深挖文化要素,保护传统文化,不断深化“旅游+”发展理念,重点打造避暑养生、战国长城、唐风梵韵、宜君梯田、云梦仙境、福地养生、洛河风情7个体验区,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哭泉镇的哭泉村依托农耕文化,打造最美梯田核心景区、姜女爱情主题景观,乘势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成效尤为显著;彭镇的偏桥村围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战国魏长城遗址,着力打造长城文化村,游客纷至沓来,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文化魅力,农民持续增收的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由“表”到“里”的提升
整洁宽敞的大街小巷,摆放有序的垃圾桶,错落有致的树木鲜花,设置有善行义举“好人榜”的文化墙,格外引人注目。
农民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要想让乡村的美丽持续下去,给村庄“美容”只是面上的一个环节,更为关键的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让他们自觉做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为此,宜君县建设了景观墙、挡墙及彩绘艺术围墙,积极推动文化上墙,弘扬中华美德和时代风尚,使群众主动投入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同时,组织群众开展“道德模范”“十大孝子”“好媳妇、好公婆”“十星级文明户”等系列评选活动,营造重德行、讲孝道、讲文明的良好氛围。
各乡镇村的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已成为农民精神的“加油站”,致富的“好帮手”,村民不用出村就可以读书、看报、查阅资料。农闲时,很多村民也不再喝酒、玩乐、打麻将了,而是选择到书屋学科技、学农业、学法律。而送演出、送图书、送培训、送电影等一系列“文化惠农直通车”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城乡群众文明素养大幅提升。
“我们村群众的素质比以前高多了,现在连孩子都知道,有了垃圾要放进路旁的垃圾桶里。”棋盘镇马庄新村的方显怀骄傲地说。
美丽家园携手共建,生态宜君美在乡村。高“颜值”的美丽乡村,越发彰显出美丽宜君的独有“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