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宜君县把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高标准投入,大手笔推进,县城生态环境日益优良,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宜君县按照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的目标进度要求,几年来累计投资约8.45亿元,先后实施了宜阳大街道路改造、中心体育场、宜阳小区等重点工程,建成了龙山公园一期工程,民生服务设施建设成效显著。首批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成投用;县城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项目全面完工;县城第一座人行过街天桥城关二小人行过街天桥全面建成;龙山瀑布广场建成投用;新增广场4个,县城广场面积21136平方米,建地上、地下停车场8个1.6万平方米;实施了42个单位亮化工程,群众居住环境和县城品位显著提升;新建、改建公厕14座,深入推进县城“厕所革命”,对33个单位950户社区居民实施了旱厕改水厕和无害化改造任务;全面提升县城绿化品阶,以增绿添彩为着力点,县城绿化覆盖率40.8%、绿地率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7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89%。目前,城区基本实现了“路上有绿、线上成荫、点上成景”的道路绿化景观。
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生态环境,该县每年组织开展“万人绿化县城”、春季植树月等一系列义务植树活动,并推行了“冠名”认养、认建、认管责任制,使植树尽责率达96.1%,植树成活率、保存率均达90%以上。近几年累计完成造林66.53万亩,飞播造林5万亩,重点区域绿化4.3万亩。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52.9万亩,森林面积112.1万亩,活立木蓄积2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9.6%,植被覆盖率91.8%。该县运用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启动秀美山城建设项目,改变城市建设的不足之处,再现生态养生的最美风采。按照“山为骨、水为魂、绿为脉、文为韵”的规划理念,投资120余万元编制了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现今已对宜阳街原有的草坪、树木、花卉进行了提升改造,在新建的宜阳福邸周边人行道摆放18组防腐木造型盆景;投资520万元对210国道宜君县城段全面实施了绿化美化建设提升工程,针对宜阳南街绿化量不足问题,建设了260米的绿化带;投资720万元对龙山公园步道、建筑物进行了亮化并安装了音箱设施。2016年全县投资2950万元,围绕“一轴、一心、三视角”亮化目标,实施涉及42个单位(小区)、包括3个山体、7处节点、3个广场、10个亭阁、101栋建筑楼体、169盏道路景观灯等的亮化工程,群众居住条件和县城品位得到较大提升。同时,投资120万元对主街南北雕塑和高速路入口等景观灯进行升级改造,县城路灯亮灯率达100%。
“每天清晨在小径里跑跑步,再喊上几嗓子,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真是惬意得很呢!”宜阳社区一位杨姓老人感叹,“退休之后,我去了不少地方。咱这山城干净整洁,青山环抱,绿树拥绕,能比得上咱宜君县城的还真不多见。”这是县城居民的共同感受。每天清晨或傍晚,在南山公园附近,山涧的绿树繁花倒映在瀑布的池面上,三三两两的居民结伴散步,享受着湖光山色和惬意的慢生活。随着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活动的深入开展,“套餐式”的绿化美化工程持续实施,县城愈加亮丽照人。
围绕生态、文化,宜君的决策者们在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中殚精竭虑,精益求精。积极推进“人文智慧工程”,在公园、景点中推行“文化建园”“一园一品”及县城主干道“一路一景”建设模式,精心雕琢城市个性。在小区绿化上不仅要求种花、植草、栽树,还要求用艺术性的处置手法,按照园艺的手法来搞好居住区的绿化工程,努力让小区居民有一个优雅的生态居住环境,“居住园林内,出门即公园”。
“县城绿了、环境美了、面貌变了,‘走遍天边,真的不如龙龟二山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国家级园林县城建设的推进,如今的宜君城乡,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焕然一新,一个融山清、水秀、天蓝、地绿为一体,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园林县城,正绽放出越来越神奇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