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省旅游协会官方网站!
今天是
陕西省旅游协会[官网] 陕西省旅游协会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陕西省旅游协会公众号
新闻资讯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资讯 >
陕西非遗 绽放时代魅力
2023-06-12 陕西日报 返回列表

悠悠汉江水,浓浓巴山情。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主会场活动在安康龙舟文化园内举办。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汉江之畔,锣鼓喧天,民歌荟萃。非遗服饰秀、非遗技艺展,陕西特色浓郁的非遗成果在这里集中亮相,尽显三秦之风、三秦之韵。

6月10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近期,我省集中开展1391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其中线下135场、线上1256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活动、云游非遗·影像展、陕西省非遗传承人绝活才艺展、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节、非遗服饰秀、各市区非遗保护传承亮点工作推介等7大板块活动相继开展。全省各地因地制宜,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讲述非遗保护的陕西故事,充分展示陕西非遗保护的丰硕成果。各地还推介多条非遗旅游线路,进一步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建设文化强省贡献非遗力量。

 

非遗走进百姓生活

活动现场陈设了近40个非遗美食、非遗技艺展示摊位,用展陈的方式呈现非遗项目,用集市的形式增强游客体验。

近年来,陕西多措并举促进非遗消费,抓好非遗工坊建设,推动“小工坊”成为“大产业”。全省86个省级非遗工坊产品实现线上和线下同步销售。汉中宁强羌族刺绣工坊、安康石泉中坝非遗作坊小镇等,已成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领头羊”;凤翔泥塑、西秦刺绣、洛南草编3个非遗工坊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新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咸阳茯茶,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带动1.8万人就业,年综合产值达到32亿元,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陕西作为中华文明5000年的见证者,有责任有使命把非遗传承好、‘活化’好。针对陕西非遗项目多样、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实际,我省把建设全国领先的非遗主题街区、镇村、场馆作为重要文旅工程,已建成各类非遗陈列展馆、特色街区(村镇)、传习所等1200余个。我们要更加精准有效推动非遗产品化、标准化、场景化,推动特色非遗与时俱进,走进百姓生活,被更多人喜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高阳说。

榆林市成功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成效显著;全国首个戏曲主题街区——易俗社文化街区,已成为秦腔艺术传承交流、与说唱和脱口秀等新潮艺术形式融合演绎的全新平台;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集非遗市井体验和沉浸互动于一体;西安永兴坊、咸阳袁家村、韩城党家村等非遗街区(村镇)极具人间烟火气,受到游客广泛称赞。

6月6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抖音联合发布《陕西非遗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64%的陕西非遗主播获打赏支持,获得的金额与获赞数同比增长100%和215%。

近年来,秦腔、陕北民歌、商洛花鼓等陕西非遗项目,通过直播、短视频屡屡“出圈”。2022年,陕西非遗短视频播放量达141亿次,非遗直播观看量达5.4亿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5月,陕西非遗直播超57万场,用户累计观看3185万小时。

 

非遗助力文化传播

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省第六届非遗传承人绝活才艺展示活动现场,陕北陕南民歌联唱、秦腔皮影戏首度合作、融汇全省非遗鼓类项目的创新演出“盛世鼓舞”等节目精彩上演,展示了非遗传承人的精湛技艺。

“长期以来,我省大力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传承和创新,积极团结凝聚各方力量,创设载体,拓宽渠道,以别开生面的方式把优秀非遗人、非遗项目、非遗工作成果展示出来、弘扬出去,让非遗助力文化传播。”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赵艳说。

近年来,我省新增多项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名录体系日臻完善并实现新跃升,全省非遗系统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我省已有4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9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6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8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81人。

在国家重大活动中,陕西非遗彰显了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大美秦腔”非遗传统艺术精彩亮相十四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文艺演出;横山腰鼓赴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以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了新时代中国人的精气神;凤翔泥塑“兔团团”精彩亮相2023年央视春节晚会;米脂铁水打花高居微博热搜榜第三名。

对外非遗传播交流丰富多彩,“文化陕西”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今年,中国—中亚峰会期间,横山腰鼓、绥米唢呐、秦腔、陕北民歌、陕北秧歌,以及非遗特色小吃等陕西非遗大放异彩。秦腔博物馆里精彩的皮影戏演出等,充分彰显了陕西非遗的独特魅力。“古法新作”陕西文化艺术展、中国陕西皮影艺术展、五牛更象——陕西非遗印象展等主题展览成功在日本、荷兰、法国等多地举办,让外国友人深刻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与内涵,促进了文化交流互鉴,增进了民心相通……诸多非遗活动助力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贡献陕西力量。
 

非遗绽放时代魅力

“八百里秦川,千万里江山,乡情唱不尽,故事说不完,扯开了嗓子,华阴老腔要一声喊!”知名歌手谭维维与华阴老腔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喜民表演团队共同演唱的《华阴老腔一声喊》,将华阴老腔与摇滚大胆融合,以新颖的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震撼观众,成为经典。

陕北道情《一条棉被》、秦腔《骄杨之恋》等剧目,用舞台艺术彰显非遗之美,先后荣获群星奖、“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曲艺牡丹奖等大奖;华州皮影、宁强羌绣等项目,将非遗元素融入国际知名品牌,彰显陕西非遗的精彩现代表达;榆林佳县实景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融合陕北民歌、陕北秧歌等非遗元素,绽放央视栏目《山水间的家》……

近年来,陕西围绕文旅强省建设目标,加快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建设,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交流互鉴、拓展产业发展,着眼见人、见物、见生活,紧跟时代潮流、紧盯文旅热点,坚持“非遗+”“+非遗”,融合时尚元素,让非遗重焕光彩、绽放时代魅力。

今年2月,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榆林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在榆林举办,生动彰显了陕西非遗创新实践的魅力。

非遗展馆多点开花,架起了历史与现代沟通的桥梁。榆林市陕北民歌博物馆常态化开放,面积1.5万平方米,配备可容纳500人的陕北民歌大舞台,能满足各类演出需求;延安市非遗陈列馆、延安市曲艺馆建成开放,其中曲艺馆建筑面积3138平方米,是全国唯一一座系统、完整介绍陕北说书的专馆;汉中羌族文化博物馆建成开放,对于维护和培育羌文化生态具有重大意义;省文化馆新馆的非遗展馆定于6月10日正式开放,将成为陕西非遗新地标。

陕西省各地陆续发布多条非遗旅游线路,进一步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西府民俗游”“‘华山风骨’非遗研学游”“商於古道文化体验游”“宝塔区民俗文化旅游”“诗画汉江非遗特色线路”等特色非遗旅游路线,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传统文化,从而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非遗传承、保护、发展为重点,积极探索非遗融合发展渠道,加强跨界合作,推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非遗更好更快融入现代社会、服务现代生活,形成地域文化品牌,进一步提高陕西文化知名度。”高阳说。

二维码
电话:029-89640708 导游分会电话:029-85233523 传真:+86-029-89640708 邮箱:3532360073@qq.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路南段229号唐城宾馆一楼
备案号:陕ICP备1601285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86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陕西省旅游协会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