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全国文化和旅游行业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大力推动全域旅游、大众旅游发展,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旅游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更为巩固。旅游业已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行业,对外交流交往的重要桥梁,展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载体,推动乡村振兴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力军。
以人民为中心 社会发展综合贡献度不断提高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旅游业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更加满意为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全面繁荣发展,我国已拥有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2019年,我国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国内旅游游客60.06亿人次,年均增长10.7%;入境旅游1.45亿人次,年均增长2.0%;出境旅游1.55亿人次,年均增长7.3%。2019年,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达到11.05%。
2019年,我国人均出游达4.3次,相比2015年增加1.3次。旅游已成为衡量现代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旅游市场的繁荣带来稳定的就业。截至2019年底,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87万人,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达10.31%。
旅游业发展不仅为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还为贫困群众带来致富的机会。文化和旅游部扎实做好旅游扶贫工作,尤其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成效显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建设方案》。如甘肃省在2016年至2019年新发展旅游专业村271个,培育乡村旅游合作社151个,乡村旅游民宿652家,农家乐2500户,完成深贫地区旅游培训6000多人次,带动55.46万人脱贫。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水平
“以前景区厕所常常人满为患、气味不佳,现在厕所多了、空气变好了。”“以前开车出去游玩,常常找不到停车位,现在停车越来越方便了。”近年来,游客时常能感到景区服务和旅游服务发生的改变。这些变化离不开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大力提升。
“十三五”时期,旅游行业大力推动旅游“厕所革命”,从小处、实处着手,提升游客体验。全国共建旅游厕所11.88万座,全国约有14.1万座旅游厕所在手机地图APP上进行位置标注,标注率达到95%,游客对厕所满意度明显上升。如广西大新县明仕田园景区厕所就地取材、建起精美花坛,流水潺潺、荷叶亭亭;在南宁青秀山景区,“雨林大观”景点厕所内生长的高大榕树引来不少游客来此“打卡”。
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大力推动基础设施提升。各级政府、涉旅企业紧抓契机,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如推进“快旅慢游”交通建设、信息平台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有效助力全行业高质量发展。其中,为推动老年旅游发展,将旅游无障碍内容纳入相关无障碍公共服务政策,《旅游无障碍环境建设规范》作为行业标准出台。
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全面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国休闲度假产品建设加快。截至目前,全国共有A级旅游景区12402家,其中5A级302家、4A级3720家。全国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95家。
五年来,旅游业一方面围绕消费升级、消费分级和消费分层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技术手段进行创新,涌现诸多新产品、新业态及新发展模式,丰富了产品供给、提升了产品品质,给人们带来了更好的旅游体验。不少旅游景区开始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监测客流、疏散导流,为游客提供多项服务。酒店从单一的住宿餐饮提供场所变为生活方式体验场所,向主题酒店、精品民宿、文化旅居空间等业态延展。旅行社的产品由大团游逐渐走向细分,私家团、小包团、定制游、深度游和小众游等产品不断升级。在线旅游平台不断丰富产品体系、优化产品结构,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选择,便利了游客出行。
“十三五”时期,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紧跟消费升级趋势,瞄准游客需求变化,强化精品意识,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度假休闲旅游加快发展。各地实施“旅游+”战略,促进旅游与教育、工业、农业、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研学旅游、体育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邮轮旅游、冰雪旅游、低空旅游、夜间旅游等多样化业态快速发展,文化旅游精品演艺、文旅融合产业示范基地、自驾车旅居车营地、特色旅游小镇、非遗街区、非遗工坊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法律法规完善 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强
“十三五”时期,各地的文化和旅游服务能力及旅游监测、监管能力稳步提升。各地不但加大旅游企业检查力度,全面做好旅游业治安管理工作,还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查处旅游业内的商标侵权、地理标志侵权等违法行为,支持旅游商品和服务商标依法注册;依法打击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或变相强迫旅游消费、虚假广告行为;持续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整治行动、A级旅游景区整改提质行动、星级饭店专项整治行动。
“十三五”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完成修订,出台《导游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印发《出境旅游组团社签证专办员卡使用管理规定》,规范出境旅游组团签证业务。全国10个市(州)启动开展地方旅游立法试点。
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了全国全域全息信息化试点建设。北京市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新一代通信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旅游市场监管效率和服务水平,建成了首都旅游产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浙江积极推动旅游执法与法院、公安、市场监管、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协同监管模式,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提速扩面。各地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还创新监管方式——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2020年7月,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官网上“晒”出了221家旅行社的“信用报告”。这是湖北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推出的“互联网+信用监管”新举措,既为游客提供了参考,也加强了对旅游企业诚信、规范经营的管理。
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企业不断创新方式、加强宣传引导,持续营造文明旅游氛围。近年来,福建大力推动出境安全、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工作,联合省外事办等14个部门建立了“福建公民出境旅游安全工作小范围协调机制”,并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文明旅游宣传引导机制。海南持续开展文明旅游系列活动,包括“文明旅游 为海南加分”主题活动、文明旅游志愿活动进景区、文明旅游随手拍活动等。在海南各大景区,文明宣传标语、文明引导员随处可见,文明旅游风尚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