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穷二白到产业兴起,从解决温饱到摆脱贫困,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交出亮眼“成绩单”,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在陕北黄土高原腹地的绥德县田庄镇贺家庄村,过去是靠天吃饭的贫穷村、破旧的土窑洞、泥泞不堪的乡间土路,人年均收入不足两千元。
如今,通过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对口帮扶,贺家庄村逐渐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的新道路,将吃、住、行、游、购、娱一网打尽,力争让每一位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昔日闭塞落后的小村庄蝶变为幸福村,村民收入大幅提高,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山沟沟里的“艺术创作基地” 晴天过车三尺尘,下雨走路踢泥水,在贺家庄村村民的回忆里,“穷根”深深扎在村子里。 为盘活当地文旅资源,创新旅游扶贫机制,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挥文旅行业优势,依托贺家庄村独特的窑洞建筑资源,联合榆林市、绥德县政府共同投资1700万元建设陕北文化艺术创作基地。 把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把农村变成旅游区。 基地自2018年9月建成开放以来,举办秧歌、剪纸等多期培训班,发展迅速。 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团,以及写生创作者和艺术工作者,对当地文旅发展发挥了巨大带动作用。 附近村民经过培训,或成为基地服务人员,或销售农副产品,或直接参与文旅经营,有效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兴起。贺家庄村由贫困村蝶变为“明星村”。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用文化和旅游的力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走进“陕北文化艺术创作基地”,一排排整齐的窑洞映入眼帘,将陕北文化、窑洞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一砖一石皆文化,一草一木皆有情”让游客找到了乡愁记忆,也拉动了消费扶贫。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派驻贺家庄村的第一书记李晓岗说,这里远离都市的喧嚣,不仅有温馨的窑洞民宿,而且有秀美的山水风光,村前屋后各种旅游设施也是一应俱全。 旅游扶贫让贫困户端上“金饭碗” 在贺家庄村,众多朴实的村民,虽然讲不出什么溢美之词,但他们用真挚的语调、动情的眼神,肯定着扶贫干部的付出,大家将扶贫干部视为自家亲人。 今年59岁的贺家庄村民冯清过去是村里的贫困户,丈夫去世多年,过去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种地和外出打工,今年,她来到离家不远的陕北文化艺术创作基地成了餐饮部服务员。 针对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自我发展产业受限无法外出务工的情况,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以陕北文化艺术创作基地为载体,设立多个岗位,安排长期务工、季节工、临时工,优先吸纳安置周边贫困人口,基本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依托家门口的陕北文化艺术创作基地,配套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贺家庄村每户贫困户纯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目前,全村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嵌入各类产业链,摆脱贫困。让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发上了“旅游财”,带动更多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贺家庄村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地区,全村耕地面积551.92亩,有效灌溉面积只有13亩,主要以红枣、山杏、苹果、小杂粮种植及养羊为主。全村219户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64户,贫困人口175人。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实现了全部脱贫。 贫困户变“领头羊”托起致富新希望 除了文创基地,贺家庄村山地羊养殖也小有名气,在贺家庄村山坡上,贺海军正乐滋滋地赶着他的羊群往山上跑。 贺海军曾是该村的贫困户,一直找不到致富门路,后来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驻村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申请到10万元建设补助资金,建起了山地羊养殖合作社,还吸纳7名贫困户参与合作社一起养羊,每年领取分红。 贺海军现已成为拥有200只羊的“羊老板”,山羊满山跑,吃山上的草和灌木丛树叶长大,不仅跑出了独特的肉质,还让贺海军在脱贫致富的大道上跑得更快更远。 2019年,山地羊养殖合作社初见规模,销路仍是个难题,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驻村工作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向厅里汇报,协调将合作社作为厅机关消费扶贫定点供应商,帮助他销售山羊,给他吃下定心丸。 去年,贺海军养殖的100多头山羊出栏后,驻村工作队立即和单位及爱心企业联系,将山羊全部销售出去,销售额达40余万元,每户贫困户能够分红1000元。 贺海军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他从贫困户到致富“领头羊”的改变,是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的成果,更是党和国家精准脱贫政策的成果。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扶贫干部、绥德县副县长凡显峰表示,无论是本地村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能够深刻感受到贺家庄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持续增加的旅游魅力,越来越多的村民已经走上了致富道路。 旅游扶贫让贺家庄村换了新颜,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白墙青瓦间,乡野阡陌中,群山相连,层林尽染,宛如世外桃源,一幅乡村的崭新画卷正在绥德贺家庄村铺陈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