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相闭幕式文艺演出的陕北说书
9月27日,第十四届全运会在西安圆满落幕,陕西用一场简约精彩大气的文艺演出,集中展现中华儿女砥砺新征程,自信豪迈,顽强拼搏,筑梦奋进的精神风貌。继唱响开幕式文艺演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之后,陕西的另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说书,出现在闭幕式文艺演出上,再次惊艳了国人。
除了亮相开闭幕式文艺演出的陕西非遗,本届全运会分别在运动员村和媒体村设置三处非遗展厅,总面积近1200平方米,用上千件非遗实物、图片、视频和打卡体验活动集中展示十大门类的陕西非遗项目,有红拳、九连环等和体育相关的非遗项目,有戏服、盔帽、脸谱、木偶、皮影等和秦腔戏曲有关的非遗项目,还有刺绣、礼馍、面塑、泥塑、竹雕扎刻等传统美术、手工艺。
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教练员“打卡”陕西非遗
从8月27日全运村开村,非遗展厅便成了全运村人气爆棚的场所。媒体记者们在这里捕捉赛事花絮动态,宣传推介陕西厚重的文化资源。来自全国的运动员、教练员在训练比赛之余,在这里浏览参观、亲身感受陕西特色的非遗文化。其中一些非遗项目经过讲解员的介绍,以其独特的寓意成为运动员喜爱的打卡项目,比如敲一敲西安鼓乐百年老鼓,鼓舞士气,再比如走上小戏楼戴上戏曲盔帽,暗含着夺取“冠军”的意思。非遗展厅准备的手绘脸谱和香囊原材料,也早早被前来体验的运动员们“一抢而空”。
据不完全统计,三处非遗展厅累计接待了超过4000人次的运动员、教练员、媒体记者。大量关于陕西非遗的新闻报道,通过各级媒体的发布平台,通过各类社交媒体被广泛传播,用全运村非遗展厅特邀专家顾问、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智的话说:“全运会给了陕西非遗一个国家级的大舞台,这种展示的力度前所未有。”
香港和澳门的运动员体验剪纸
王智统计全运会期间,关于陕西非遗的新闻报道,大概有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全运村刚刚开放的时候,媒体记者站在探访揭秘的角度,对非遗展厅进行了充分的预热报道;第二次是在开幕式前后,一方面是习近平总书记去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考察,另一方面则是开幕式上精彩亮相的秦腔,吸引了许多媒体来采访非遗展厅,来了解陕西丰富的非遗资源;第三次就是在中秋假期,因为组委会的精心组织了以“匠心喝彩竞佳绩非遗邀您度中秋”为主题的庆中秋活动,既让全国的媒体记者在封闭状态下度过了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中秋佳节,又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采访报道“由头”。而全运村封闭的状态,更凸显了非遗展厅的作用,多位非遗传承人参与其中,用热情的态度和专业的讲解,圆满的完成了服务十四运会,宣传展示陕西非遗的任务。
将非遗展示宣传融入全国性体育盛会,这是陕西非遗展示宣传和弘扬的一次探索。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全运会期间陕西传统文化的展示宣传,在全运村建设期间,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高阳专程赴全运村考察全运村非遗展厅,对全运村非遗展厅相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充分利用好这个面向全国展示我省特色非遗、传播弘扬陕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机遇,全面展示陕西非遗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彰显陕西特色、陕西风貌和陕西气派,以实际行动助力“十四运”。今年5月,省文化和旅游厅也印发了《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扎实做好 “十四运”期间非遗宣传展示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级媒体资源大力宣传报道和推广传播,积极营造非遗助力“十四运”的强大声势,努力提升非遗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着力推动形成“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的普惠态势和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