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从陕西省脱贫攻坚小组办公室获悉,千阳县已于今年5月份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作为助推千阳脱贫的支柱产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阳刺绣,带动千阳县经济发展,实现年收入5600多万元,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千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吕明强在受访中说道:“千阳能脱贫的主要原因就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明晰,除了矮砧苹果和莎能奶山羊外,还有一个非遗项目西秦刺绣产业,一万多农村妇女参与制作,22个合作社带动发展,加速整县脱贫退出的步伐。”千阳刺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继承了周秦文化的民族精粹,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发展至今,以千阳刺绣为代表的“西秦刺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千阳刺绣,从民间艺人讲述中,在早期时主要是利用其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子女,对家人,对朋友亲戚的一种祝福、保平安等。设计元素主要来源于当地的民俗文化及传统。更加侧重于实用性。比如制作成老虎枕、青蛙枕、虎头帽、五毒马甲等。其寓意是大概是保佑老人孩童安康、以示吉祥、和善、有爱、辟邪、保平安、虎虎生威、避除灾邪等,在传承与发展中其形式发生了一些细微改变,从开始的侧重实用性,发展到了兼顾观赏性。从开始的只是亲朋好友之间的馈赠,发展到兼顾作为纪念品,大大增加其观赏性。
说起千阳刺绣不得不提“西秦巧娘”王秀萍。作为非遗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在她的带领下,2009年正式成立了秀萍刺绣专业合作社,和当地职业中专学校联合(千阳刺绣传习所),把千阳刺绣设为一门专业课程,让学生们学习,传承与发展。
社内的刺绣让人最为惊叹的是代表中华青铜文化的国宝重器,何尊、伯格卣、秦公镈、秦公钟等在王秀萍的穿针引线间跃然于绣布之上,其庄重不失柔美,繁缛的线条间尽显立体生动。
今年陕西省手工艺品艺术大师的评选中,她能成功入选,是因为她的作品更是更胜一筹。我们经常看到的,手工刺绣老虎枕、老虎帽、摆件泥塑、脸谱等这些实用性的东西。她却以水墨画的样子、刺绣的方法展现在绣布上。这是地方特色、水墨画和刺绣的完美结合。
近年的新品不止这些,还有“千阳红苹果”“朱鹮”等都呈现在绣布上,处处展现着刺绣的精美绝伦和文化特色。长达两年绣出来的四米长绢“丝绸之路”更是经典之作,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青睐。
她说,通过“丝绸之路”长绢宣传家乡,宣传丝绸之路文化,刺绣青铜器宣传周秦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保护发展和传承。我们会不定期的做刺绣培训,不断研发新作品。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做手工刺绣的人是越来越少,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刺绣,热爱刺绣,学习刺绣,发扬刺绣。
近年来,千阳刺绣产业蓬勃发展,先后成立刺绣合作社21个,从业艺人一万多人,7000名刺绣之乡妇女“绣”出新生活,培养出了多个龙头企业,千阳刺绣远销欧美等发达国家和上海、北京、广州等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千阳刺绣这一路走来很不容易,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就珍贵在它所包含的民俗文化、独特情感、故事上,它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刺绣手艺人,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千阳上下团结一致,政府与人民互相团结支持、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在传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带动了经济发展、帮助脱贫、一举多得。
(千阳县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