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每年数十亿的国内旅游人数总是有些怀疑,觉得在自己所在的地区没有看到这么多旅游者。其实,一般人理解的旅游者只是观光、休闲旅游的游客。以探亲访友、短期研学、健康医疗、会议会展、公务商务等为目的的出行者也是旅游者,只不过他们不是游客,而是访客。每年数十亿的国内旅游人数中不仅包括了游客,也包含了访客。北上广深和诸多省会城市、商贸城市、会展城市的访客量常常大于游客量。有些地区的访客量在旅游者中的占比甚至高达80%。
虽然访客人群巨大,但很多地区还没有重视对访客的消费服务,还限于服务传统游客。简单地将访客与游客相比,可以看出有以下几点不同:
一是访客前往某地的次数多于游客。很多以探亲访友、短期研学、健康医疗、会议会展、公务商务等目的的访客往往是多次前来。而观光客重复前往某地观光的情况一般并不多。
二是访客前往某地的临时性大于游客。尤其以健康医疗、会议会展、公务商务等为目的的访客,因为身体原因或工作原因,往往临时决定前往某地。而观光的游客则多数是经过精心挑选才决定前往某地游览。
三是访客与游客的消费习惯明显不同。游客多数时间是在景区景点,门票消费成为重要消费内容。而门票消费在访客消费中的占比很少;游客的住宿消费相对较低,传统的团队游客的住宿消费更低,一般访客的住宿消费相对游客要高得多;游客的餐饮、娱乐消费主要集中在特色餐饮和特色娱乐方面,而多次前来的访客和停留时间较长的访客在餐饮选择上趋向于家乡风味;游客购买的旅游商品中会有纪念品和工艺品,而访客购买的主要是生活用品,尤其是有新功能的生活用品或当地品牌商品等。
在细细分析访客消费时笔者发现,不同访客对消费的要求也有很大不同。同样是研学旅游、会议会展旅游、商务旅游等,有些访客住在经济型酒店,吃会议餐或快餐;而有些则住的是高档宾馆,吃的是特色餐饮,学习或工作之余还有游览和娱乐活动。访客的目的不同,前往目的地的次数不同,消费能力不同等决定了访客群本身的巨大差异性。针对访客的消费服务也需要有差异性,需要根据访客人群的特点和本地区吸引访客的方向规划服务的方式、内容等。但针对一些有共性的访客服务,需要从现在开始认识并启动。
已经到来的访客时代,目前为访客提供的消费服务明显不足,消费服务脱节现象比较严重,比较突出的现象是:
首先,很多地区针对访客的住宿和购物等消费服务脱节。很多高端商务酒店周边缺少配套的服务设施,酒店周围或是缺少购物、餐饮、娱乐等消费场所,或是消费服务场所很低端,对于访客,尤其对于中高端访客缺少吸引力。很多培训中心的周边更是普遍缺少购物、餐饮等设施。虽然有利于学习,但缺少必要的消费服务。
另外,普遍缺少适合访客消费的、晚间明亮的、有各种商业业态营业的购物街区。很多访客因白天公务商务等活动较多,只有晚间才有购物、娱乐等消费的时间。很多城市的购物街区或是晚间很早就关门闭户,或是街上灯光暗淡,街边到处停放着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堆放着各种莫名其妙的杂物,使访客消费缺少安全感。
再者,各地的大型会议会展活动与当地的购物等消费节庆脱节。大型会议会展活动吸引了各地访客前来,形成巨大的潜在消费人群,但当地的购物等消费节庆却不在这一时间举行。而这些消费节庆举行时,当地又没有访客聚集的活动。本来可以事半功倍,结果是事倍功半。
在旅游统计数据中,早已将访客人数和访客消费统计在内,但在常见的旅游分析中,却经常误把访客当作游客。发展旅游产业不能仅发展游客的旅游产业,一个地区如果搞不清访客和游客谁是消费主力,搞不清服务的对象,怎么能促进旅游服务?又怎么能扩大旅游消费?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