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迈向我国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的工作报告。为加快推动我国旅游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转变,报告提出具体抓好18项重点工作,尤其提出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全域旅游。
对此,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家明认为,报告中关于加快推动我国旅游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决策部署,不仅鼓舞人心,而且牢牢地抓住了旅游发展的“牛鼻子”,注定会成为我国旅游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旅游与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判断生活是否幸福的两个重要指标,到“绿水青山”去旅游已成为人们摆脱疲劳、亚健康的重要生活方式。但在我国旅游高速增长阶段,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多数属于发展中的问题。旅游是否优质,取决于游客的期望值和旅游产品的品质,衡量指标是游客满意度、忠诚度以及旅游产品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这对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时代要求。
“游客购买的旅游体验是一次综合性体验,取决于旅游系统内部的小环境以及旅游系统外部的大环境,旅游系统内部或者系统外部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能取得优质旅游的效果。”刘家明说,全域旅游的重点是实现旅游系统外部的大环境“可游”,而优质旅游的重点是实现旅游系统内外部环境不仅“可游”,而且要“优质”,甚至超出游客预期。因此,优质旅游与全域旅游在精神上一脉相承。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张朝枝认为,为推进我国旅游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报告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是十分有必要的。“要从新产业、新产能、新动能的角度来对供给侧结构进行优化与调整。这是一项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积极推进中国旅游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杨宏认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具体举措。报告不仅从宏观经济角度阐释了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新动能、新业态,在国家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占据的优势地位、大有可为的发展预期,还从产业发展角度,提出了旅游业自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要求。这充分体现了报告的大局观、辩证性、务实性,有力增强了全系统的产业自信、行业自信和事业自信。
张朝枝建议,要有效实现中国旅游的供给侧改革,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解决供给不充分问题。我国自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以来,旅游供给仍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出行难、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依然存在,近期要特别加强这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让旅游目的地都能够满足大众旅游的基本需求。第二,解决供给不平衡问题。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差距较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结合当地实际与市场需求特点,优化供给结构,保障全产业链的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全域旅游全面发展。第三,解决供需不匹配问题。除了公共服务的供给要加强以外,针对旅游产品特别是不同细分市场的旅游产品、优质旅游产品要持续加强供给,通过产品的提质升级来推动全域旅游的升级发展。
“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必须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抓手,转变景区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实现旅游全域化、优质化。”杨宏建议,一是要完善政策和制度供给,继续推进“1+3”治理机制建设,并以此为契机,建立健全现代旅游综合治理体系。二是要提升有效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一方面要大力挖掘产业自身创造力,培育“海陆空”旅游;另一方面要大力促进产业融合,推动“旅游+”融合发展,形成旅游自主产业和融合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三是要提升高素质人才供给,旅游业4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人才是推动旅游业大发展的关键,发展全域旅游和优质旅游都离不开优秀旅游人才的支撑。因此,旅游教育也要适应新时代旅游的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发展,要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开展人才培养,培育和造就适应新时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战略人才、领军人才和年轻人才。(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