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黄观光路府谷段可欣赏到五彩斑斓的丹霞地貌。陕西日报记者 赵晨摄
丹凤县棣花古镇景区。陕西日报记者 刘强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以创建全域旅游试点省为抓手,切实推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四大旅游高地”布局建设,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实现了陕西旅游规模、质量、效益的整体提升。据陕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统计,2013年至2016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6.4%、21.39%。2017年上半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2.6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2361.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99%、28.30%;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1.35%和51.5%。
全域旅游发展全面推进
陕西省紧抓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的契机,积极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推进机制,努力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走出陕西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2015年,陕西省共创建两批17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6年第三批16个省级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正式启动。2016年,全省17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共接待游客1.468亿人次,旅游收入474.2亿元。经过扎实创建,17个创建市、县不断引领全省旅游业从景区模式向全域旅游转变,实现“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本县区GDP的比重30%以上”“本县区年人均旅游收入水平达1万元以上”“城镇就业人口中,旅游从业人员达到30%以上”“接待境内外游客人数不少于150万人次”等创建标准。目前,全省17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16个省级旅游示范县建设氛围空前浓厚。
据统计,2016年,我省旅游业直接增加值和综合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分别提高到8.11%和15.15%;旅游就业人数占全省就业总人数的11.74%;旅游业直接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1.21%;旅游业直接税收金额占全社会税收总额的6.66%;旅游收入占农村居民全部可支配收入的16.23%,旅游业已成为全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支柱性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7年,省委、省政府对陕西发展全域旅游提出明确要求,研究制定陕西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实施方案,将创建任务分解到各市及省级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讲评、观摩、考核等机制。以全域旅游为统领,建设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已成为陕西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旅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陕西省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和陕南、关中、陕北3个气候带、3大自然景观区,建成运营一批历史文化、休闲度假、自然观光、红色旅游精品景区,不断优化旅游产品结构。2013年至2016年,我省A级景区由253个增加到337个,3A级以上景区由197个增加到293个,平均每年增加21个新兴景区。其中,高A级景区由53个增加到101个,5A级景区由5个增加到8个。观光与休闲度假产品比例由“十一五”的5:1调整为2016年末的5:3.8,全省旅游产品结构得到持续优化。
我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今年上半年,全省开工建设项目480余个,完成投资550多亿元,签约项目242个,涉及金额2283.17亿元,西安白鹿原·白鹿仓等27个项目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优选项目。随着沿黄观光路的建成开通,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启动沿黄观光路旅游业发展方案编制工作,出台促进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意见,制订全省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延安壶口低空旅游、安康马盘山汽车营地、商洛洛南露天实景音乐小镇等项目落地实施,沣东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万达文旅城项目、绿地泾河新城欧洲风情温泉小镇等项目顺利推进。
旅游服务功能日臻完善
陕西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得到显著提升。2013年至2016年,我省新建游客服务中心150个、停车场260个、景区道路3000公里、自驾车营地15个,建设旅游厕所2447座,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截至2016年末,全省星级饭店达349家,其中五星级饭店由9家增加到17家;旅行社达710家,西北中旅、陕西中旅进入全国百强旅行社。今年上半年,全省建设改造旅游厕所599座,其中新建旅游厕所514座,完成年度计划的59.9%;西安市政府、汉中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大水川景区等在第四次全国厕所革命推进会上获得表彰。智慧旅游方面,陕西成立旅游数据中心,建立了全省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目前,全省共有93家4A级景区视频数据与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平台实现对接,累计接入视频数据114家,走在了全国前列。
我省围绕打造10大乡村旅游带、100个乡村旅游精品、1000家金牌农家乐的乡村旅游“十百千”品牌建设工程,出台全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加快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5年来,全省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模范村27个、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300家、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65个,形成了袁家村、马嵬驿、沙·沙河、蓝田汤峪等8个乡村旅游发展典型。全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由0.92亿人次增长到1.7亿人次,旅游收入由98.5亿元增长到210亿元,陕西乡村旅游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各重点省份排名第二。我省全面落实旅游扶贫五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旅游扶贫,截至2016年,全省农家乐经营户增加了2500户,新增就业人数突破50万人;旅游收入占农村居民全部可支配收入16.23%。
旅游形象品牌更加响亮
2014年开始,我省在全国率先举办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国际性旅游博览会,累计吸引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会,签约项目96个,合同金额761.92亿元,成为契合政府需要、企业需要、社会需要的国际性合作平台,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立足彰显和挖掘陕西历史文化内涵,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打造的“秦岭与黄河对话”品牌,连续举办的5届活动覆盖人群超过27亿人次,成为全国知名文化旅游品牌;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圈建设,累计策划实施产品开发和基础设施项目636个,投入资金746亿元。2013年至2016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由0.87亿人次增加到1.5亿人次,旅游收入由635亿元增加到1271亿元,分别增长72.41%、100.16%。
随着我省与世界文化遗产旅游联盟、中国长城旅游市场推广联盟、陆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沿黄旅游推广联盟、长江旅游推广联盟和“9+10”区域旅游合作联盟之间合作的开展,资源共享、线路互推、客源互送的区域合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目前,我省已开通国际航线24条,西安至赫尔辛基、西雅图国际航线的开通结束了我省没有欧美航线的历史;西安咸阳机场口岸实现72小时过境免签。西北旅游营销大会吸引全国近30个省区、百余座城市、千余家旅游服务单位现场推介,成为全国春季最大旅游营销平台。陕西国际温泉旅游文化节、西安国际酒店设备及用品展览会、汉中油菜花节、安康龙舟赛等一批节庆会展品牌获得市场好评。(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