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旅行,住必须得讲究。”昆明某航空公司职工王润秋喜爱旅游。北至满洲里,南到涠洲岛,这5年他去过不少地方,住宿的品位也不一般了。
“如果是商务出差,我喜欢标准化酒店的快捷,但休闲度假,我更愿意住在有文化味的民宿。”王润秋说。
在北京旅游,王润秋没逛热门景区,而是住到了西城区的赵登禹路。“想体验一下老北京城的日常生活,如果按过去的习惯住快捷酒店,就找不着感觉了。”后来,他发现一家青砖红门的四合院民宿,进门一看,葡萄架、藤椅、雕花门窗……透着浓郁的老北京味。“酒店千篇一律只是个住处,民宿却融入了文化,让我更容易跟旅游目的地拉近距离。”他当天就搬进了这座四合院民宿。
在丽江休假时,王润秋住进纳西族小院,“花费和酒店差不多,但住在纳西人家更有趣。比如,纳西民居的垂幔下面有许多铃铛,这与纳西族热爱音乐不无关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住当地人家,和他们交流互动,这种文化碰撞让王润秋觉得很有意义。
最近,王润秋打算去呼伦贝尔的室韦旅游。过去,他住过那里的“木刻楞”——一种别具俄罗斯风情的圆木小屋。“酒香也怕巷子深啊,当时民宿没有接入互联网,能住上木刻楞纯靠碰运气。现在,通过APP就能看房订房,不用等到了目的地再找房,心里更踏实。”
点 睛
面对消费者住宿需求的升级,传统酒店业正寻求转型,业态更趋多元化,一些连锁酒店走向精品化,推出酒店式公寓、别墅,还有一些酒店讲求个性“范儿”,尝试帐篷酒店、树屋等,丰富了消费者的入住体验。同时,共享短租模式的发展给消费者出行住宿提供了新选择。消费者可以提前上网预订当地农家乐、民宿,融入不同地区的风俗文化,让旅游度假更加休闲、更有味道。(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