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宁是今年近800万高校毕业生中的一名,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他的父母曾经焦急又无奈,但主修美术又熟悉计算机的赵华宁很快在网上找到了自己的“真爱”,成为一家在网上和线下做美术培训的新型服务企业的成员。
像赵华宁这样实现灵活快速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还有很多,折射出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在不断增长,经济加速转型升级。
就业: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
“从当前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来看,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就业形势总体平稳,而且稳中向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指出,就业形势稳中向好,是在加快推进淘汰落后产能、淘汰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情况下取得的。
从最新数据可以看出,7月份,全国大城市调查失业率继续低于5%,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左右,低于上年同期。“7月份是大学生毕业季,今年高校毕业生接近800万人,比上年多30万人,所以就业能保证这样一种情况是非常不容易的。”毛盛勇分析,从1至7月份来看,全国城镇新增就业85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0万人。全国企业职工7月份周平均劳动时间比上月提高了0.11个小时,连续3个月增加,这说明就业的质量在不断改善。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结构优化调整态势,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就业、收入、物价等民生指标不断改善,经济发展呈现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传统行业的过剩产能在逐步化解,同时新动能不断培育。制造业领域中,新兴制造业在加快成长;服务业领域中,新兴的服务业在不断成长。
服务业:就业蓄水池作用重大
在广州市南沙区的一条商业街,32岁的梁晶娣正忙着为就餐的数百名工厂工人端菜。就在一年前,她还在工厂工作,负责给服装挂产品标签。
服务业的崛起正日益成为中国的新名片。服务业发展潜力不断释放,发展动能快速集聚。
“服务业是就业的蓄水池,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比较强。尽管跟过去相比,整个经济增长速度还保持在中高速的水平,但是就业有增无减,总量还在不断扩大。”毛盛勇指出。
近五年,是我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的关键五年,服务业跃升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首次突破50%,达到50.2%;2016年,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到51.6%,比第二产业高出11.8个百分点,服务业已撑起国民经济半壁江山。服务业成为新增企业的主力军,吸纳就业的主渠道,税收增长的主要来源。
高盛资产管理前董事长吉姆·奥尼尔认为,中国服务业的崛起确实是件大事,服务业的成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平稳运行的核心。
目前,我国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商务活动指数持续向好。从市场预期看,7月份,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4%,比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提高。
新动能:创造大量新就业岗位
58同城发布的《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及租房趋势报告》指出,2017届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呈现出“就业地选择更广泛、就业观更加开阔、不随大流更富主见、追逐梦想着重兴趣”等几个方面的特点。
据毛盛勇介绍,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大量的新企业不断产生,1至7月份日均新登记企业高达1.6万户,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在不断增长。新动能的成长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增加的就业容量与化解过剩产能带来的需要安置的职工数量相比,在不断增加。
目前,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交融共进,互联网经济呈爆发式增长。同时,分享经济蓬勃兴起,重塑生产生活方式。分享经济渗透到交通、住宿、金融、餐饮、物流、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和细分市场。
2017年,毕业生简历投递量最高的十大行业的前三位中,生活服务类占两个,与普工需求旺盛的市场对比,毕业生更倾向选择生活服务类行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弹性就业的情况也有所增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为上述各种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目前,我国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超过50%,与发达国家70%以上的占比尚有较大差距,发展潜力仍非常巨大,发展前景仍十分广阔。“互联网+”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将在供需两侧创造新供给和新需求。(光明日报 记者 张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