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省旅游协会官方网站!
今天是
陕西省旅游协会[官网] 陕西省旅游协会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陕西省旅游协会公众号
新闻资讯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资讯 >
韩城奇迹:一半是创新,一半是实干
2019-06-26 未知 返回列表

 过去的五年里,韩城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拼搏精神,在苦干与实干中寻求突破,在创新发展中赢得掌声,在经济下行的大潮下,实现了弯道超车、追赶超越,把看似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同强的比、向高的攀、与快的赛,人人争先进,事事创一流,在计划单列的改革中趟出了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他们紧紧围绕“跻身全国百强、建成区域中心”宏伟目标,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一带两河三区四镇”战略,全面推进“三年千亿产业振兴计划”,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着力实施工业、旅游两大突破发展,市域经济在应对能源化工大幅下滑、经济持续下行中逆势上扬,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站稳全省第一方阵,综合实力由“西部百强”第78名跃居第30名,从排名“陕西十强”第6跻身第2。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都翻了一倍以上。用老百姓的话说:今日韩城,已是天翻地覆,日新月异!

  摄/党建东

  昔日煤城变成了宜游宜居的生态城

  在人们旧有的印象里,韩城是个脏兮兮的“煤城”。而现在,这座城市的变化,这座城市的美丽,早已大大出乎了人们的预料。

  如今,走在韩城的大街小巷,无论是久出初归的游子,还是远道而来的游客,他们都会有这样一个感受:条条道路干净清爽,排排沿街建筑规范整洁,绿化带内姹紫嫣红,广场上、公园里皆是健身娱乐的老人、嬉笑玩耍的孩子。漫步城区,一条条柏油马路笔直宽阔,一个个街头绿地星罗棋布,一幢幢高层楼房布局合理,一座靓丽宜居城市雏形初现。要是在晚上,更是霓虹闪烁,姹紫千红,俨然身处一个大都市的感觉。

  2014年底,韩城率先从农村入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一时间,全市310个村、社区齐动手,整治脏乱差,营造洁净美。2015年2月3日,韩城决定举全市之力,利用五年时间,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文明城市。至此,环境整治大幕全面拉开……

  仅仅一年时间,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绿树成荫的水泥路面,整齐划一的联排小院,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乡土气息浓厚的文化墙,农村环境实现了大变脸。按照创国卫标准,城区首先对太史大街、龙门大街和黄河大街等三条示范街实施了整体提升工程,加大绿化力度,通过拆墙透绿、破硬还绿、楼体绿化、养花添绿等措施增加城市绿量。大力实施“月季进城”工程,栽植月季9000多平方米,12万余株,完成了二环东路、二环南路、桢州大街、太史大街等路段的高品质楼体亮化工程,实施了金塔路、烟泉路、桢州大街等道路绿化亮点工程和西禹高速公路两侧城郊公园、“三湖”和芝川文史公园建设。另外,还新建了独立式、移动式公厕24座,对原有公厕实施了提升改造,并将沿街单位公厕改造提升后免费对外开放。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栽植树木4.78万亩,500余万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39%。

  “十二五”期间,韩城全市上下积极作为,只争朝夕,坚持把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城乡发展的目标,使得城乡建设谱写新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中心城区由12平方公里拉大到2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4.5%,5年提高13.5个百分点。108国道北线改造、西禹高速园区出口、黄韩侯铁路复线建成通车,城市二环全线贯通,韩城合阳机场、禹门口黄河大桥开工建设,立体交通大格局加速形成。着力实施“五化”工程,全域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创“国卫”顺利通过考核鉴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经验在全省推广,一座生态靓丽、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新城展现在黄河之滨。

  今后五年,韩城的城乡规划蓝图更是宏伟,他们要把韩城打造成一座北方的生态园林、宜居宜业的沿黄滨水之城。定位于打造“黄河西岸明珠”城市,坚持把拉大城市框架和提升城市品位一起抓,谋划实施“东靠南扩”战略,全力推进黄河新区、芝川新区等“五大板块建设”,投资千亿完善综合管廊、智慧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跟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金融等服务功能,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努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围绕打造区域交通中心,形成“一小时经济圈”,重点实施327国道,城市空轨,西安至韩城城际铁路,韩城合阳机场,芝川至壶口水上航线、禹门口黄河大桥等重大项目,构建水陆空一体化、辐射黄河金三角的立体大交通格局。聚焦水系建设,实施“引黄入城济澽”工程和9个生态湖,八大流域生态治理,抓好海绵城市试点,持续改善全市水生态环境,努力实现水润韩原、水美韩原、水兴韩原。围绕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产城融合节奏,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一个城市副中心、4个特色城镇,打造一批生态优美、风光宜人、产业发达的新型特色小镇。

  迅速转型,韩城工业逆势突围

  作为一个传统的能源型工业城市,韩城的工业一直没能摆脱对煤炭、炼焦、钢铁、电力、煤化工的过分依赖。所以,在产能过剩、市场疲软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韩城工业一下子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

  借着计划单列的东风,韩城市积极探索工业的转型之路,立足能源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不但使传统能源工业焕发了生机,新技术产业呈现出异军突起的态势,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实现了韩城工业的浴火重生。他们顶住压力,主动作为,坚决打好“三去一降一补”歼灭战。一是淘汰落后产能,在全市关停了37条焦炉生产线、11条水泥机立窑生产线、5座落后炼钢炉,淘汰落后产能600多万吨,钢铁、煤炭、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落后产能减少40%。二是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传统能源企业改造升级,延伸产业链,转产进入精细煤化工领域。目前,陕煤韩城矿业低热值电厂、黑猫煤化转型示范项目、中国西部绿色建筑集成基地钢结构等项目加速推进。三是补齐产业短板。韩城有丰富的煤灰矿渣废料、河滩淤泥资源,尤其是龙门镇阳山庄村铁矿石资源丰富,是“去产能”必须关停的重点矿区。带着铁矿石渣如何转化为高档瓷砖的疑问,韩城重金引进陶瓷专家万锦标,建成了韩城腾龙陶瓷公司,成为韩城发展循环经济的样板企业。四是培育新兴产业。3月28日,“中铸云商”正式入驻韩城经开区孵化大厦,与德国合作共建的中德高端铸造产业园、沃特玛新能源电动重卡基地及新能源汽车电池、DTC公路相变材料等项目同时动工,为韩城践行中国制造2025、发展高端铸造产业,提供了新的动能和后发优势。

  两年前,曾有那么多人为韩城工业的衰落担忧、绝望。而如今韩城的工业,引来无数赞叹和羡慕的目光。光是去年到今年,韩城规模以上企业就增加了20多家。

  韩城旅游做成了大产业

  人常说,关中文物最韩城。但是长期以来,丰富的文物资源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旅游资源。近年来,韩城市在全域旅游上大做文章,积极打造国家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将旅游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突出“史记文化·黄河文明”两大主题,全力打造精品景区,不断加大旅游营销,完善旅游服务要求,短短三两年时间,就实现了韩城旅游的华丽转身。

  过去,提起韩城旅游,人们只想到司马迁祠、党家村和古城三庙。而如今,韩城旅游已是“百花齐放”:国家文史公园、古城文化街区、猴山度假村、晋公山滑雪场、香山红叶、美丽乡村旅游等一大批景区景点相继涌现。两年来,他们先后投资7亿元,打造了20多个旅游项目。

  为了炒热韩城旅游,他们将2016年确定为“韩城旅游年”。韩城黄河金三角民间社火大赛、首届韩国·韩城国际灯会、民祭司马迁、黄河沙滩风筝节、黄河沙滩国际露营节、黄河国际音乐节、“一带一路”国际大学生微电影节、“黄河魂”大型灯光水景音乐秀、党家村大型民俗实景演出……旅游年里,韩城市一股气推出了“十大旅游产品”、“十二个旅游文化节会”、“六大高端论坛”和“五大艺术盛宴”,实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稳升温,彻底引爆了韩城市的旅游人气,游客数量呈井喷式增长。今年春节期间,韩城市与韩国光明市联合举办首届韩国·韩城国际灯会,本地市民涌上街头,人头攒动,万人空巷游灯会;省内县市及山西、河南等省市游客驱车赏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115.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808万元,刷新了韩城春节假日旅游新纪录。本地市民章大爷兴奋地说:“往年春节期间韩城也搞灯展,但今年这么多的韩国花灯真是新鲜,让老年人也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韩流。”

  2015年,韩城市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80万人次,同比增长26.3%;旅游综合收入19.7亿元,同比增长27%。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累计接待游客563.8万人次,同比增长51.1%;旅游综合收入23.1亿元,同比增长50.8%。一组组骄人的数据,见证了韩城市旅游正在挂挡提速,实现了优雅转身。

  “三年千亿振兴计划”掀起建设热潮

  韩城的煤炭、炼焦、钢铁、电力和煤化工,都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可是,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加大,韩城的工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80%以上的能源企业都面临着产品缺销路、经营少资金、发展缺动力的困境。2014年,煤炭形势持续低迷期间,韩城原有的40多家洗煤企业,能正常生产运行的,竟然只剩下了3家。

  经济如何逆势突围?转型路在何方?新一届韩城市委、市政府大胆提出了“三年千亿产业振兴计划”,着手改造传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新兴业态,构建新型工业体系。瞄准清洁能源这条路子,配套推出了推动能源转化的“百亿传统工业改造提升工程”、发展精细煤化工的“百亿循环经济项目计划”、促进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百亿新型环保陶瓷产业园”、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百亿清洁能源产业”等重大产业规划。力争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左右,三年突破1200亿元。

  这些新项目对传统工业进行了升级,呈现出“循环高效,节能清洁,生态无污染”的新特征。韩城黄河矿业集团投资10.2亿元,利用大型焦化生产线富余的焦炉煤气,建成年产28万吨合成氨、48万吨尿素的生产线。海燕焦化集团循环经济项目,吸引了世界500强国企,上海宝钢集团、华电集团华电重工公司先后与其签署协议,投资15.7亿元,合作建设20万吨/年焦炉煤气制LNG、3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两大项目。金玉集团和华阳选矿公司联合建设的新型环保陶瓷项目落地建设,铁矿渣、粉煤灰得到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今年初,天津伟力盛世节能科技公司、中民新能投资公司等大型新能源企业纷至沓来,集光伏发电、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于一体的1000MW生态光伏产业园正在黄河之滨诞生。还有美源30万立方米液化气深加工、韩城矿业低热值燃料综合利用电厂、黑猫4万吨炭黑及余热发电等新项目,为韩城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用千亿产业和百亿企业群搭建“经济航母”

  今年7月,西部绿色建筑集成基地钢结构一期项目建成投产,生产的钢管束、楼承板等钢结构产品,在满足本地建筑用材外,还与哈萨克斯坦达拉普石油服务公司签订了2000万美元的“大单子”;8月11日,腾龙陶瓷首批高档陶瓷产品,走出国门运往阿拉木图;8月28日,维康水素水项目投产运行,年产值预计达26亿元,拉开了韩城市建设千亿健康产业的序幕……

  一个航空母舰,就是一个战斗群;一个产业集群,可以带动一大批产业竞相发展。为了实现产业引领,带动一大批企业发展壮大,韩城市全力打造“四大千亿产业集群”和“六大百亿企业集团”。围绕构建“千亿钢铁产业”,加快中德铸造园、中国西部绿色建筑集成基地和工业化装配式集成建筑基地建设,实施“绿色龙钢改造升级”计划,打造陕西最大的钢材精深加工产业园。围绕构建“千亿陶瓷产业”,推进西部陶瓷博览馆建设,配套原料供应及研发、物流等项目,大力发展高档建筑陶瓷、工艺文化陶瓷和新型环保陶瓷,争创国家名优产品,到2020年综合产能达到10亿平方米,建成西部最大的陶瓷产业聚集区,打造辐射中西亚的国际陶瓷生产基地。围绕构建“千亿健康产业”,加快培育医疗、养老、制造、服务四大板块,大力发展医药生产、医疗体系、疗养旅游等16个重点行业,建设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实验区,建成中国健康科技创新强市,创建国际健康产业自贸区,打造“健康之城、养生之都”。围绕构建“千亿煤化产业”,巩固提升煤焦油、甲醇精深加工等传统产业,积极开发煤焦油制润滑油、航空煤油等转化产品,重点实施煤焦油加氢、环己酮等项目,支持黄河矿业多元化发展,建设千亿级企业集团,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煤化工基地。

  立足市域生产力布局,加快培育六大百亿产业。大力发展以光伏发电、水电、风电、煤层气为重点的清洁能源,探索建设多能互补的智慧能源体系,构建百亿清洁能源产业。以国家花椒产业园为载体,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全力打造百亿特色产业。积极建设水科技中试、生态修复、科技教育、装备制造、软件研发五大基地,打造“西部水谷”,构建百亿水科技产业。依托沃特玛新能源基地,打造新能源汽车生产全产业链,年整车装配能力达10万台以上,年产值达到300亿元。围绕相变材料产业园,大力发展石墨烯、碳纤维、3D打印配套等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应用,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力提速发展。

  韩城把无数的“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

  这两年的韩城,项目建设遍地开花,而且动辄就是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真是大投入、大手笔、大规模。不少人感慨:在外人看来,根本招不来的项目,韩城招来了;根本干不成的事,他们一件件也都干成了!

  “以前小区物业供暖断断续续,屋子里冷冰冰的。现在是集中供热,温度保持在十七八度,暖和得很!”提起去年冬季取暖上的变化,韩城市教师小区退休的薛老师十分感慨。去年入冬以来,韩城市区集中供热面积一期达到120万平方米,1.3万余户居民告别“取暖难”。为此提供支撑的是韩城市政府引进的城市集中供热项目,总投资达到9.5亿元。

  城市集中供热项目,只是韩城市“三年千亿产业振兴计划”的一个小小缩影。“项目建设关系韩城全局和长远发展,必须作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近年来,韩城市委、市政府班子围绕“一带两河三区四镇”战略布局,谋划实施了“三年千亿产业振兴计划”,规划建设传统工业改造提升、循环经济发展、花椒、铸造、新型陶瓷、新材料等12大产业集群,致力于打造陕西东北部区域中心城市、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今年全市确定实施项目达到350多个,总投资1492亿元,年度投资478.4亿元,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

  循环经济项目是韩城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基石”。去年,韩城工业园区升级为陕西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此为契机,韩城市瞄准循环经济,今年以来,投资1.8亿元中国西部绿色建筑集成基地钢结构项目,投资4000万元的水素水健康产业建成投产。于此同时,投资10亿元的纯电动汽车及三大材料项目,投资35亿元的润美水科技产业,15亿元的中润新能源聚甲氧基二甲醚等一大批项目纷纷落户韩城。

  为了引爆文化旅游市场,韩城市以古城、国家文史公园、党家村、梁带村、乡村旅游五大板块为重点,集中推出57项文化景区和商贸流通项目。投资112亿元,高标准建设澽水河景观工程,投资29.9亿元,建设黄河万亩生态渔业园区;投资2.4亿元,精心推出党家村天地社火艺术演出,投资5亿元,建设黄河观光休闲生态园等一大批项目,擦亮了韩城文化旅游这块“金字招牌”。

  与此齐头并进的大型项目是,与北京大学合作、投资100亿元的中国西部(韩城)水科技产业园项目,陕西省水务集团投资50亿元参与的水产养殖、供水、引黄入城等项目建设、陕西省国土地建公司投资25亿元的黄河堤防工程先后在韩城落地。投资50亿元的国家级花椒产业园区项目、总投资25亿元的红星美凯龙家居生活广场项目、总投资8.5亿元的108国道黄河公路大桥项目加速推进,将为韩城建设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强力支撑。

  经济要实现大跨步、大发展,离不开大项目,就得大手笔,经过两年多的招商引资,众多的大项目已经在韩城落地生根,在他们精心的培育下,不久的将来,这些大投入肯定会带来大回报,把韩城的经济带入快车道。

  “从无到有”,微电影成为韩城品牌

  谈到韩城,很多人脑海里会蹦出很多词:司马故里、大红袍花椒、鲤鱼跳龙门……但估计没有人会把韩城与“中国微电影之都”联系在一块。但是,如今的韩城,正在全力打造中国微电影之都”,让微电影在韩城实现了从无到有,成为韩城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的“代言人”。

  微电影为啥能落户到韩城?“因为韩城市委市政府对微电影产业有着充分的理解,将微电影与新兴产业充分融合,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指导下,韩城为大学生创造特别具体的创业模式;另外,韩城有着特有的历史和人文条件,包括韩城特有的地貌,沟壑山卯,几千年形成的古代建筑,成为年代剧最佳的天然拍摄影棚。”中国微电影产业化创始人胡凤林说,他现任韩城市新兴产业基地总经理,是2015年8月韩城市从天津引进的特殊人才。

  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是韩城市打造新兴文化产业的一号工程,聚集了新媒体技术、设施研发、影视素材共享平台、影视工业技术研发、大学生双创空间等一系列新概念产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新兴产业发展性园区。微电影产业园区建设将使韩城成为全国微影像的聚集中心,使韩城身后的历史文化底蕴灵活地运用于微电影产业的创作、取材和拍摄、运作当中,进一步扩大韩城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增强韩城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截至今年6月,基地已投入1900万购置设备资产,建立了电影设备博物馆、微影设备研发中心、影像机器人展区、大学生影视众创空间、版权中心等,孵化11家创业团队,完成19部定制、自制剧,拥有1418部片源的三年版权。

  8月12日,中国·韩城首届金帧国际短片电影论坛在韩城开幕。韩城将以此契机,建立国际短片联盟,全力推进和实施国际短片电影博物馆、国际短片电影学校、国际电影人进驻韩城等一系列文化形态,加快建设“短片电影之城”步伐,进一步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扩大韩城文化影响力,提升韩城的知名度。

  用前沿的技术助力新兴产业

  今年7月,首批29名景德镇陶瓷大学专业技术人才,被韩城作为专业人才引进到腾龙陶瓷工业园区,围绕陶瓷工艺,产品进行科技研发,为韩城打造西部陶瓷产业基地注入了新的血液,让“南有佛山,北有韩城”的陶瓷产业梦想,不再是梦。

  今年年初,韩城与景德镇陶瓷大学签署了推进韩城陶瓷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利用韩城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把韩城纳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重要西部城市,开展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等方面的合作,在资源利用、物流配套、产品投放与推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景德镇陶瓷大学将派出专家团队,为韩城陶瓷产业园区建设提供专业技术决策支撑。

  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科技转化平台和学生实训基地。在韩城成立陶瓷产业研究发展咨询委员会、聘请景德镇陶瓷大学顶级专家担任韩城陶瓷产业发展顾问。在条件和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双方共同协商筹建景德镇陶瓷大学韩城分校,为韩城陶瓷产业发展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双方互动合作和人员交流,吸引更多景德镇陶瓷大学优秀毕业生到韩城创新创业。韩城陶瓷企业定期到景德镇陶瓷大学进行专题学习交流。市政府为景德镇陶瓷大学学生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同时,陶瓷大学将协助韩城编制陶瓷产业发展规划,推介和支持韩城引进一批陶瓷专业方向的高层次人才,招聘100名急需紧缺的陶瓷专业技术人才,培训1000名高技能的陶瓷产业工人,为韩城打造陶瓷产业集群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韩城与景德镇陶瓷大学的校地合作,只是韩城走“产学研”路子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为了推进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精细煤化工转型升级发展,韩城还建立了由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专业化运作的煤化工产业研究院,并启动了3亿元的煤化工产业投资基金。他们还与长安大学、陕汽集团三方合作,在重型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研发、人才培养、知识产权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融合,合力打造互利共赢共同体,打造“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典范,推动韩城市经济转型、培育新兴产业迈上快车道。此外,他们还设立了花椒研究院,服务花椒产业发展,积极研发创新,破解花椒产业技术瓶颈,推动韩城花椒产业转型升级。他们还准备与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合作,成立电动重卡产业研究院,设想将韩城打造成为“世界电动重卡之都”。

  韩城工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能够让人耳目一新,不仅仅因为让陷入发展困境的传统工业,走出了新路,实现了重生。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之外,还借力“产学研”招引、培植、壮大了一大批以高新技术和新型产品为支撑的新技术产业群,形成了新型陶瓷、新能源、新材料和精工铸造等产业集群。韩城工业随之也呈现出了“一区多园、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

  把韩城打造成为区域金融中心

  在经济下行与转型突围的双重压力下,许多县市都在抱怨融资难。韩城的市域经济为啥能从陕西第六跃居全省第二?他们是如何破解融资难题?

  他们的经验是:打造黄河金三角金融中心城市,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探索政(府)银(行)企(业)合作新模式,为韩城建立了互联网金融、股权交易、大宗商品交易、担保公司、民间借贷等门类齐全的金融平台,为实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

  韩城市先后15次举办金融联席会议和金融改革研讨会,制定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方案和配套政策,从目前推进的速度看,韩城作为区域金融中心已经初具雏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金融体系,除拥有1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和70个银行网点外,还创办了20多家有小额贷款、融资担保、民间借贷等金融信贷和金融服务机构,去年存款余额达到了226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63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了20%和16%。

  他们创办的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一年期间为全市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与民间资本中介融资三亿多元。政府出面,财政出资4亿元组建融资担保公司,设立了电商创业贷、微电影创业贷、千人创业贷和大学生创业互助贷的贷款担保以及中小微企业助保贷基金。近年来,该中心成功兑接贷款2亿多元,创下无一例不良贷款的好记录。政府出面组建的中小企业应急转贷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有效遏制了“过桥”资金的高利贷现象,不但为很多企业减轻了还贷压力,还为企业降低了资金成本。他们创办的金融控股公司,把政府建立的许多融资平台统一管理,大大提高了融资效率。短短两个月,该公司为27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将近5亿元。

  “没有差钱的政府,只有不会理财的领导”。工业要转型,旅游要发展,基础设施要完善,民生要改善,所有事情都要用钱来保障。钱从何而来?李智远说他到韩城做市长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一整宿不睡觉,愣是从市财政账上抠出近6个亿的“沉睡资金”。把这些“沉睡资金”,变成创业、就业、产业、土地等引导基金,撬动银行投放贷款,并将银行贷款投放额度及贷款时长作为政府基金存储的考量标准。5支基金实际到位2亿元,已累计从银行融资10多亿元,较好地实现了1:5的放大效应。一系列的金融改革创新,都是韩城主动从省上要来的,而且也是在别的地方极不愿意试点的背景下争取的,有人担心韩城因此成为金融高风险集中暴发区。而如今,在全国13个试点市县中,韩城贷款投放最多、发债规模最大、债务率最低,经济社会一派繁荣,而且还没有一个企业家“跑路”或“跳楼”。

  精准扶贫:精准到人,精准到户

  王随财和高振虎都是贫困户。一个残疾,没法养活自己;一个没门路,挣不来钱,日子一直过得很恓惶。但现在,这两人突然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好日子。王随财住进了安居苑,有饭吃,有钱花,整天乐得合不拢嘴。而挣钱无门的高振虎,则成了全村最大的养羊户,一月收入好几千块钱,看得全村人都眼红。

  今年的韩城,像王随财和高振虎这样幸运的贫困人口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沾了扶贫的光。是精准扶贫给他们带来了好政策、好待遇和许许多多脱贫的好办法。韩城扶贫,既打攻坚战,又打持久战。既解决贫困户眼前脱贫,更着力解决贫困户长远的脱贫。全市6364个贫困户,户户有脱贫对策,人人有帮扶办法。

  拔掉贫困户的“穷根”,找准“穷因”很关键。今年春节过后,韩城市全体市级领导、市级部门包镇包村干部、镇办包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四级联动”,对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进行“回头望”,逐村逐组逐户核查,真正把底子摸清、把“穷根”找准。在入户摸底过程中,严格按照“户户见面核算收入、信息采集户主签字、两委审议群众评议、镇办核查村组公示、市级审定媒体公布”五个环节,确保信息采集真实有效,不漏掉一户贫困人口。

  6364户贫困家庭、20120个贫困群众,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全市领导干部一次次的入户走访、一轮轮的反复核查。韩城市芝阳镇,全镇多半行政村分布在山区,最远的村子开车来回得大半天。镇上干部花了好几个月时间,走遍了全镇大小村子,反复入户摸底,才把全镇的466户、1445个贫困群众确定下来,并找出了山区群众致贫的8大原因,推出了“六步走”工作法:政策兜底、低保兜底、民生保障、产业帮扶、综合帮扶、攻坚施策。

  精准扶贫就是要因户综合施策,因人落实举措,切实解决好帮扶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今年3月份,韩城市委书记李智远深入全市8个镇办10个村,解剖典型,为全市镇村干部传授精准扶贫的办法,指导扶贫办按照“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相关要求,细化出因学致贫、因病致贫等45个帮扶类型和民生兜底、养老托管等12条脱贫路径,真正使精准扶贫帮到问题关键处、扶到群众心坎上。同时,残联、卫计、民政等19个职能部门联合发力,按照“三扶五帮”的工作思路,找准各自脱贫攻坚的办法。

  韩城市龙门镇马庄村贫困户赵农宽,母亲年老多病,儿子上高三,凭借手艺经营醋坊维持生计。最近,他想扩大醋坊规模,搭个晾醋棚,但手头没钱。镇上扶贫专员了解情况后,及时与韩城农商行联系,给他申请贴息贷款,同时想办法为他拓宽销售渠道,这些让赵农宽对生活充满了信心。韩城市扶贫办主任孟芳学说,韩城市调动了全市企业、金融机构等力量,整合人力、物力和财力,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市上设立了1000万元精准扶贫贷款担保基金,撬动了韩城农商行投放贷款1亿元,为每家贫困户提供1-5万元两年期全额贴息贷款,解决了他们发展产业缺资金的问题。”

  12条脱贫路径、45个帮扶类型,韩城市用这么多的办法和举措,为全市的6364户贫困家庭、20120贫困群众,编织了一道密度大、覆盖广的“脱贫网”,开出了一个个药效足、管长远的“药方子”。随着这些举措、办法的落地生效,他们提出的“两年全力攻坚率先脱贫,三年巩固提升奔小康”的目标任务,不再那么遥远。

  实干锻造出一批好干部

  美好愿景要实现,归根结底靠实干。过去五年,韩城市创造了不少奇迹。一个传统工业型城市,硬是靠着苦干实干,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位居全省前列,综合排名由“陕西省十强”第6跃居到第2。

  激活干部能动性和创造性,是释放发展活力的关键所在。针对慵懒散玩、推诿扯皮等作风顽疾,韩城市下大气力,从上班守岗、穿衣着装、会风文风等基本要求做起,制定出台了《干部作风转变十项规定》。严格落实市级领导“一岗双责”,卡实部门镇办责任,严抓小事、严管小节、严惩小错,形成了守纪律、讲规矩的良好局面,干部队伍爱岗敬业、事创一流、人争奉献的作风成为韩城一大特色。

  面对经济滑坡、发展失速的困境,韩城执政者意识到唯有以时间换空间,一天当做两天干,才能逆势而上。为此,他们“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把白天不开会作为一项纪律规定,所有部门镇办,包括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一律晚上或周末开,腾出白天时间一线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得了群众的满意指数。

  敢于直面问题,弘扬正气。市委把敢不敢批评人、会不会批评人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尺,敢于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利器,当面教育;面对歪风邪气,发声亮剑,坚决抵制,让不懂规矩、不守规则没有市场,着力培育热爱韩城、建设韩城、发展韩城的主流价值体系。在“两学一做一争当”学习教育中,开展干部思想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实行党组织和领导班子成员末位排序,对排名末位的40多名领导干部给予警示训诫;推行干部末位培训、待岗转岗,先后对120余名排名末位人员进行脱岗培训,全市上下学规定、懂规矩、守纪律、讲奉献蔚然成风。

  在韩城,最苦最累的一定是领导,项目建设一线、脱贫攻坚前沿一定有他们的身影。最早上班、最晚下班的也一定是领导,处处在小节上示范,时刻在困难中带头。在今年实施的500个重点项目中,每个市级领导平均包抓20多个,每周一半时间在项目现场,一半时间在向上争取支持。正是靠着这样一股拼劲,带动感染了广大党员干部埋头苦干,赢得了上级支持,使得韩城合阳机场、西安至韩城城际铁路等一大批项目列入了全省重点项目的计划盘子。

  好干部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三项机制”是激发活力的保障。韩城先后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脱贫攻坚等一线择优推荐干部35名,将32名优秀村干部、金融、规划高端人才充实到镇办基层;市级部门调整后,真正把不找关系、扎根一线、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好干部选了上来。对12名业绩一般、群众认可度不高的领导干部实行“五个调整”,对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推行“五个配套政策”,采取“五条安置路径”,选派138名干部到市属公司任职、到驻外招商服务处任主任、到基层党支部任第一书记、到镇村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和精准脱贫专员,既发挥了经验优势、充实了基层力量,又把上级政策要求落到了实处。

  靠着这样一种毅力、一种坚持,韩城搬掉了生态环境、信访稳定、安全生产“三座大山”,跨过了产业转型这“一道坎”,推动各项事业驶入了追赶超越的快车道。(陕西日报)


二维码
电话:029-89640708 导游分会电话:029-85233523 传真:+86-029-89640708 邮箱:3532360073@qq.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长安北路18号陕西体育宾馆
备案号:陕ICP备1601285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863号
Copyright © 2002-2019 陕西省旅游协会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