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当地居民和来宾在新修缮的“诸葛古镇”参观。
当日,位于陕西省勉县国家重点文保单位武侯祠旁的汉中三国文化景区“诸葛古镇”主体竣工。古镇以诸葛亮创造的八卦阵为整体布局理念,以武侯祠、武侯墓、马超墓、定军山、汉江、《出师表》实景演出等历史文化资源为载体,集旅游、休闲、娱乐、体验为一体,以具有地域特征的民居建筑,融合汉代官式建筑与民间建筑,将山东、湖北、安徽、云南、陕西等不同地域的民居,巧妙地混搭在一起,别具风格。2016年3月春暖花开之时,古镇将对外开放。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资料图片)
“凛凛隆中相,临戎遂不还。尘埃出师表,草棘定军山。”南宋诗人陆游曾以一首《感旧》缅怀诸葛亮。如今,陕西汉中武侯祠旁,一座以诸葛文化为核心的旅游景区拔地而起,夜色下的诸葛古镇水面灵动、游人如织。
近年来,陕西将重要历史文化遗存和重点公共文化设施进行整合提升,通过实施30个重大文化项目,提升盘活文化资源,既留住了文化根脉,也撬动了旅游市场。
文化资源丰厚 亟须重整盘活
文化资源大省如何成为文化产业强省,过去一直是陕西寻求文化产业发展的难点。
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刘强认为,产业总量小、新兴文化产业项目少,反映出当前陕西省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秦兵马俑博物院已开放多年,游客能看到的只是秦文化遗存中很小的一部分,且秦陵区和兵马俑区长期分割;渭河两岸29座帝陵,却没有一条将其贯穿的旅游线路;延安时期涌现了大批知名文学艺术家,至今没有专门进行展示的革命文艺家博物馆。”陕西省社科院文化产业与现代传播研究所所长王长寿说。
王长寿认为,陕西之所以能够得到关注,重要原因就是文化底蕴深厚,但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陕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延安文安驿文化园揭幕仪式。 张思思摄(资料图片)
弘扬文化传统 撬动社会投资
2013年,陕西省政府确定了30个重大文化项目,这些文化项目奠定了陕西文化旅游未来发展的格局。
按照唯一性原则,汉唐帝陵旅游、丝绸之路风情城、文安驿文化园区等项目被确定下来,通过加大对特色文化资源的深层开发,让静态的文化动起来。同时还确定了西周文化景区、秦兵马俑文化景区、汉长安城大遗址景区等项目。
刘强说,项目建设由省政府整合筹措,为每个项目补助1000万元规划补贴资金,同时设立陕西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陕西省旅游投资基金,在财政资金的驱动下,吸纳社会资本。
这些文化旅游类项目中,既有省属文化企业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建设运营的,也有地方政府提供优惠条件吸引社会投资进行建设的。
今年7月,位于西安市蓝田县白鹿原东部前卫镇的白鹿原影视基地正式开放。此时的白鹿原,已经不仅是已故作家陈忠实笔下“麦浪漫山野”的乡土大地,更是文化的沃土。陕西旅游集团董事长周冰告诉记者:“白鹿原影视基地总投资近6亿元,已筹备了‘二虎守长安’‘关中大地震’等13台大型实景演出。”
目前,30个重大文化项目有25个已开工,总投资1112.43亿元。其中8个项目已建成开放。
文化反哺民生 市场效益可见
今年端午小长假期间,文安驿文化园区人头攒动,这里汇集了古道驿站、窑居建筑群落等多种文化元素,其浓郁的历史气息吸引了数万游人。
古镇中大到一段古城墙、小到院中的大树,都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复建的窑洞都是从延安、榆林民间收购的老窑砖,按照顺序和形状编号,招募了数百名熟知窑洞建造技艺的当地工匠,在文安驿按照原貌重建。这样做既惠及当地百姓,也尊重传统。
记者采访了解到,陕西30个重大文化项目不断向民生倾斜:铜川药王山文化景区以开发研究中医药为核心,成为铜川这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项目;陕西省新图书馆4.04万平方米的阅览大楼,1.2万平方米的储备书库将有效提升陕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汉唐帝陵旅游项目通过“一陵带一村、一村护一陵”,为当地百姓提供就业岗位。
位于陕西省勉县的诸葛古镇是两汉三国文化景区的一部分。家住勉县同沟寺镇的廖娟一直为孩子上学太远无法照顾而发愁,现在廖娟在诸葛古镇里做起了生意。廖娟说:“我在这里做生意不但有收入,还能照顾到在县城上学的孩子。”
刘强说:“认真策划和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就是为了让优秀却沉睡的文化遗存活起来,融入现代社会中,让人们能进一步感触历史,体会文化魅力。”(半月谈记者 李勇 杨一苗)
( 新华社《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