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宜君县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领“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牵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秉承美丽就是经济,乡村就是风景的发展思路,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抓点示范,重点突破,用情、用心、用力打造美丽乡村。
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1.133亿元。哭泉示范片区开工项目22个,完成投资6716.35万元,17个创建村开工项目142个,完成投资4620万元。各创建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村风民风大幅提升,呈现出“村美、景新、业盛、人和”的美丽乡村新景象。近日,全市美丽乡村上半年考核结果揭晓,宜君县总得分97.84分,位列全市第一,获得奖补资金210.6万元。
科学谋篇布局,绘好美丽乡村“蓝图”。按照“一村一业、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原则,聘请专业团队,深入调研,反复研究,结合全域旅游战略、镇村综合改革和移民搬迁政策,积极推进村庄布局、村庄建设、村庄整治、产业发展规划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相融合,努力做到总体规划方向明、专项规划相协调、重点规划有深度、建设规划能落地,尽力避免“千村一面”。累计投资200多万元,完成哭泉示范片区和17个市级美丽乡村的规划编制工作。
健全保障机制,增强美丽乡村建设“合力”。着力强化人、财、物的机制保障,采取县级领导、部门、乡镇及村组四级联包的办法。县政府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乡镇和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严格执行周调度、月通报、季度观摩、半年考核、年终奖评工作制度,通过组织外出学习、教育培训、干部帮带等形式,引导村民广泛参与创建工作,形成了县级调度、乡镇实施、部门包抓、村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在资金保障上,充分发挥县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完善和扩大融资渠道,通过建立“5+X”项目资金整合和PPP模式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介入,加大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投入。目前,县财政已落实美丽乡村建设资金1377万元,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6亿元,为全县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美丽乡村“颜值”。抓硬件,提升村庄服务功能。以美丽乡村哭泉示范片区为引领,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突出乡镇政府实施主体,着力抓好31个市、县级美丽乡村创建村的建设工作。加大美化绿化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完善了巷道硬化、房屋改造、文化广场、供水管道、电网改造、垃圾屋、垃圾填埋场及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投资90万元,为全县36个村统一制作了村牌,村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初步显现美丽乡村雏形。抓软件,树立文明新风。以保护文化传统、培育文明风尚为目标,开展文物保护知识“五进”活动,组织了“道德模范”“十大孝子”“好媳妇、好公婆”“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以不同主题和设计,形成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宣传阵地,凝聚起建设美丽乡村的强大正能量。抓管理,提升长效保洁水平。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建立健全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把扫帚扫到底、一支队伍管到底的“三个一”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全县51个村配备村级保洁员110名,落实了保洁员工资,配齐了保洁服、保洁工具,采取考核奖补的办法,实行户收集、村转运、乡镇集中填埋的垃圾处理制度,不断促进农村保洁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
挖掘文化内涵,提升美丽乡村“气质”。坚持用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用旅游的理念经营农村,深挖文化要素,积极打造形象品牌。哭泉镇的哭泉村依托农耕文化,打造最美梯田核心景区等,乘势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彭镇的偏桥村围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战国魏长城遗址,着力打造长城文化村;五里镇的石堡村依托杨素蕴故里、红宜县委遗址,着力打造名人故里、红色乡村;太安镇的焦寨村、艾蒿洼村借助毗邻玉华宫景区优势,着力打造唐苑文化村;棋盘镇的黄埔寨村积极保护皇姑陵园,着力打造民间传说文化古村落,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文化魅力。
发展致富产业,夯实美丽乡村“底子”。努力按照融合发展的理念,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建设美丽乡村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全域旅游的倒逼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实施玉米高产创建和果业提质增效工程,积极发展设施蔬菜、畜牧养殖、特色作物,着力提高宜君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旅游+”发展理念,重点打造避暑养生、战国长城、唐风梵韵、宜君梯田、云梦仙境、福地养生等7个体验区,把村庄当景点做,打造景观村,把片区当景区做,力争建成风景区,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让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真正得实惠。(宜君县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