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有“花儿”的青春飞扬,欢乐洋溢;有历史的岁月沧桑,风流云散;有美食的喷香扑鼻,口水四溢……旅行途中的期待,都可以在大通得到满足。来大通吧,这里有山水秀丽,这里是花儿之乡!
到了青海西宁怎能错过大通?这里的“花儿”最动人,这里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里是回族土族自治县,民族风情让人陶醉!
“花儿”唱出心中的喜悦
音乐的魔力在于它能突破性别、年龄、语言、民族、文化的界限,在每个人的心中跳跃、流淌、生根发芽。在青海“河湟花儿”的发祥地之一、“花儿之都”大通,时常能听见欢歌笑语——那是土族、撒拉、汉族、回族等民族共同拥有的“花儿”唱响在这一片快乐的土地上。每到“花儿”时节,土族姑娘们会穿着红、黄、蓝、白、黑、紫、绿7种颜色的彩虹袖,精致的辫子上装饰着红珊瑚、绿松石,再戴上一顶美丽独特的织锦毡帽;小伙子们带着织锦镶边的圆筒形红缨帽。回族的姑娘们则披着或素雅或明艳的盖头,衣裙镶着金银丝线,绣花精致,飘逸灵动;小伙子们头戴小白帽,穿着洁白的衬衣,坎肩上绣着精致的纹样。当这些盛装打扮的姑娘小伙子们伴着愉悦的“花儿”唱起来,跳起来,就仿佛在富饶大地上绽放了一朵朵色彩斑斓、青春洋溢的花儿,他们由内心生发出的歌声与笑容会感染所有人。
“六月六”老爷山 权维元摄影
想看一场热闹的“花儿会”吗?大通老爷山是一定要去的。每年农历六月六的朝山盛会上,在“苍松蓊翳、石磴盘梯、川流萦带”的老爷山,都会有歌声飞扬、舞姿曼妙的“花儿会”。漫步于葱葱郁郁的山林中,休憩小坐之时,看汉、回、土、藏等民族的青年男女盛装打扮,在山花烂漫中歌唱对爱情的期待,对生活的热爱,活泼俏皮的歌声让人沉醉!
遗迹诉说历史的故事
大通有“花儿”青春的歌声,也有历史故事的诉说。青海人民对音乐与歌舞的热爱是根植在灵魂与血脉中的。1973年的秋天,在大通县后子河乡上孙家寨一座马家窑类型墓葬中,出土了一件距今5000多年的彩陶盆,盆上绘有3组手拉着手跳舞的女性,她们5人一组,辫子向一边飞扬起来,如果在盆里倒入清水,就可以看到这些远古的女性正在湖边翩翩起舞。那青春欢乐的场景,不正像我们今日欣赏的“花儿会”吗!
在老爷山听过了“花儿”里的爱恋与期待,还要品一品老爷山的醇厚文化——玉皇阁、感应寺、关公殿、观音洞、桥头清真寺等十多座古建筑雕梁画栋,汇集着儒、释、道和伊斯兰文化。桥头清真大寺坐落于山脚下,在这川流萦带、两河汇聚之地,每日五次的唤礼声和《古兰经》诵读声,传递着和谐平安的音符。玉皇阁、关公殿等庙宇香火旺盛,承载着人们质朴真诚的信仰与愿望。
明长城 权维元摄影
从老爷山向西望去,有一条长龙静静地蛰伏在娘娘山山梁上,这就是见证了历史烽烟的“青海八达岭”——大通明长城。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明长城遗址,现存50245米。从老爷山过北川河,再从小石山至拱北岭,每隔一段皆有满布时光印记的敌楼、关城、营城、卫所、烽火台,长城与巍峨险峻的自然山体相结合,镇守一方,坚实稳固。
大通的宗教文化也很昌盛。明宣德年间建造的会宁寺和清顺治年间建造的广惠寺都是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各具特色却都具有极高的艺术美感。
美食品出生活的丰满
旅行途中最让我期待的除了美景便是美食,穿行于陌生城市的大街小巷时,也会十分留心那些热闹的饮食店面和路边小摊。青海有名的酿皮、手抓羊肉、酸奶、馓子自不必说,在大通还可以品尝到许多很有特色的食物。
2015环湖赛大通段 权维元摄影
走在大通的街市里,随处都可见到一种胖乎乎的馍馍:它是在发面里抹上菜籽油和红曲、姜黄、香豆粉等食用色素,揉成面团后放入圆筒状的“焜锅”中,所以叫做“焜锅馍”。埋在以麦草为燃料的灶膛或炕洞内的火灰里,均匀受热,半小时馍馍就可以出锅了。它金黄色的外皮十分酥脆,上端像花一样绽开,内里柔软,面香扑鼻,而且容易保存。麦索儿是把青色饱满的青稞或小麦穗头揪下挽成小把,放到锅里加盐煮熟,脱粒后搓揉成丝状,浇上熟菜油,拌入蒜泥、葱、香菜、盐等,曾经的度荒食物就变成了一道青海特色美食。“背口袋”也有特别的乡土味儿:将荨麻用水煮熟,剁成碎末后与姜、盐、蒜等调料一同放入青稞面或白面做成的面糊糊中搅拌、煮熟,然后裹进面饼里,从中切开就可以吃了,吃的时候要小心糊糊流出来。是不是有点像农家煎饼?熬饭是一种肉汤烩菜,在喷香的羊肉汤中放入煮熟的白萝卜片、粉条、熟洋芋块、小块羊肉、猪肉、炸肉丸子等,以盐、花椒粉、姜粉、五香粉等调味,想想就要流口水。寒冷的冬季里如果能来上一大碗熬饭,那就太幸福了——从头暖到脚,酣畅淋漓!(文/一尾 摄/杜维元)
新闻来源:西北旅游